第 42 章 龍鳳豬組合03

 漢

 劉邦把案桌拍得啪啪作響,氣死乃公也,他嚴重懷疑後人對他有意見?

 處處踢他,推他入坑?

 先前韓信悲劇、中央集權.這些能當眾陳說嗎?

 上次天幕在朝堂洩出的片言天機,就讓各王心思各異,連英布那廝都有意圖謀反.

 他本想削韓信爵位封地,但英布突然跳反他不得不縮回手,加之匈奴控弦兵馬在外虎視眈眈

 他氣惱半響,抱臂長嘆:他被迫分封八王,八王與劉氏既無血緣,又無厚重情誼。

 若不趁他在世削之,漢家延兩代後,分封出去的土地還屬於漢嗎?

 劉邦緊皺眉頭,憶起天幕曾言,韓信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大海有啥好看的?他不耐地掀了掀眼皮,閉目決定且先讓他看個夠,待他從天幕處在覷得幾分天機再行謀劃。

 但是劉邦猛地睜眼,心中有氣,難受哇!

 朕不懼罵名,但你不能只講田制說一半啊?

 後人你要講就得講明白嘛!

 越想越氣的劉邦,翻身而起,往前邁出幾步,指著天幕怒道:“乃公起於細微,豈能不知民生艱苦?

 漢王次年,乃公就將秦國御苑分民做田,不就是為照顧關中地區無地的百姓?

 如此仁政,竟說朕不管庶民死活?”

 身旁的呂后亦是皺眉,關中好地少分,是因朝廷要遷徙豪強入關,防他們盤踞在舊地做大。

 要讓他們遷徙總得給他們些錢或土地,權作按無撫,以示朝廷仁德。

 豪強入新地亦能帶動當地民生經濟,而原古地的土地則被朝廷納入,再進行授田。

 迀徙之策乃漢家打壓豪強利策,所以關中田地分與民者較少。

 【平民開墾荒地,雖然艱難但有活下去的希望。

 且劉邦行輕稅政策,什五一之稅,即每畝地政收糧食十分之一,能緩解民生之苦】

 漢

 劉徹心思不在天幕上,正絞盡腦汁地思索,後人為何要給他取名‘彘兒?’

 他如此英明神武,雄才大略,怎麼會是泥坑裡撒歡的豬?

 想不明白他睡不著,有心找群臣齊問天幕,礙於臉面無法開口。

 就.憋氣,難受!

 一直關注著他的衛青,對他氣悶略曉幾分,只能出聲轉移他的注意力:“陛下,你改制便因天幕所言之因?”

 經濟治理太過深奧,他並不精通,但深知‘軍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

 陛下有徵夷雄願,為戰爭計也為源源不斷的軍費,陛下定不會放任內政混亂,賈商貴族囂張跋扈。

 因別稱窩火得不行的劉徹,見是愛臣相問,才勉強壓住火氣解釋道:“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

 且與匈奴世代血仇,豈有不報之?

 【田稅的繩子微松,但平民頭上仍頂兩座主要大山:口賦算賦和徭役。

 未成年人口賦,每童20錢,文帝時期將年齡上調至七歲;

 成年人算賦,每人120錢,文帝時減為40錢;

 為快速恢復民力,朝廷提倡早嫁生育,另外增設女子五算,女子不出嫁按等級加錢。

 同時也獎勵新婚民眾,生育子女可免徭役一年,對民間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而華夏對端的西方羅馬,亦是提倡早婚早育,在升職面前,羅馬會優先提拔已結婚的男性公民。

 對於不婚晚婚的女子,會剝奪她的財產繼承權,或是收取繼承重稅等。

 總之中西方都是宣導:為國出力,早早結婚,不婚不行。

 那麼問題來了】

 漢

 劉邦聽見‘文帝’二字,眼眸猛的爆發出驚人光彩,神情激奮:“天命在漢!”

 先前有‘漢宣帝’,加上天幕正講的‘漢武帝’,現在又出現‘文帝’。

 漢當興啊,漢家當興啊!連出三任明君為後世稱道,天佑也!

 激奮到臉色漲紅的劉邦,把地跺得咚咚作響,嘴裡嘀咕著‘文’所含深意:經緯天地,道德博聞,學勤好問,慈惠愛民;

 好諡號啊,這小子是多得人心才配享‘文’?

 劉邦喜氣洋洋地猜測嘀咕:此子難道是他孫子?

 哎喲!不管,反正都是朕的好兒孫,有他風範!

 踞坐在他身旁的呂后,臉色卻是驚疑不定,大局征戰,它比不得劉邦,可在細節處她勝劉邦多矣。

 漢到武帝七十年,陛下、盈兒、她、漢宣帝,平算下不過十七年餘,惠兒到底在位幾年?

 【自古至今,人口是國家基礎。

 漢要要新增人口,又也收人口賦稅,養不起的百姓只能選擇溺嬰。

 正因為溺嬰問題,西方認為華夏無法律存在,事實上西方亦有溺嬰存在,且數量不少。

 如果說溺嬰能逃避口賦,但徭役是無論如何也逃不掉,除非你有錢你免役】

 唐

 李世民收回目光,似有所思地望向群臣:“難道後世不收取人口稅?”

 人口和田稅是支撐國家運轉基石,後世說過明確取消農業稅,若再取消人口稅,國家何以為續?

 並且後世是大爭之世,國家上下花費更多,他實在想不出後世以什麼維持國家運轉。

 房玄齡搖搖頭不認可:“人為國家之基,人口稅定會收取,或許是後世收取名目有所變化罷了。”

 他抬頭默默回想史料稅賦記載:

 人頭賦稅始於周,叫‘夫徵’,到春秋時為‘兵役’,到戰國時是‘口賦徭役’,到漢時又細化明確許多;

 到三國時,曹操才廢除獻錢的人頭稅,改為‘調租制’。

 而今大唐行租庸調製,徵收穀物、布匹,若民眾實在拿不出物品,才會選擇徭役。

 國家經濟以人相撐,決計不可能不徵稅,否則後人當會直言:為什麼要向百姓徵稅?

 而不是如此平淡講述。

 【除了賦稅外,漢要徭役分更卒、正卒、戍邊四種,分別在當地、郡縣、京師、邊境進行服役。

 每種徭役都可交錢讓他人代服,更卒兩千錢免役,正卒和戍卒皆兩萬四千錢,戍邊三百錢。

 因徭役有許多不確定的危險因素,服役的男丁會盡量早日成婚,生下子嗣。

 有趣的是,羅馬服兵役不允許士兵結婚,會認為婚姻侵蝕士兵的戰鬥意志。

 但對於羅馬軍官來說:不結婚可以找情人啊!

 反正都沒差】

 漢

 劉徹皺眉,從自至今國家基建全賴國力,徵役是歷代國事傳統,連這後人這也要指指點點?

 自小吃過苦的衛青,回想後世之物:“後人當器具甚利,可以一做十,自然也不需要徵發太多百姓服役。”

 那個男人拿著的長形鐵器?

 經衛青提醒,劉徹才想起後世之利,不過幾息時間,硬實的地圖就破出個大洞,鋒利利落。

 那麼厲害之物,他也饞啊!

 “劉舍”劉徹心癢難耐,再次詢問少府:“天幕之物做出來了嗎?”

 被點名的劉舍額頭滲出汗水,甚至不敢伸出拭去,虛弱地為自己辯解:“臣已令墨家日夜研究,只照貓畫虎,總有不相似之處。”

 劉徹恨鐵不成鋼地瞪了他一眼,知他說的實情,先前仿後人能擴音的黑幽棍棒(話筒),除外形相似外,毫無作用。

 氣殺他也!

 後世器物如何製作,後人你倒說啊!

 【而平民單整年花費只需三百錢,朝廷推出的官價免役費用,他們用不上,但對於朝廷來講,這就是筆巨大的收入。

 平民服役時,家中人可相互幫襯,人少的回家一看:地荒大半,臨頭又要繳納算賦,沒錢怎麼辦?】

 秦

 秦始皇面色凝重地提筆記錄,對學神曾言老秦人什麼也沒得到之言,有了幾分明悟。

 每次戰爭後,除按功行賞外,秦還會免兩年徭役。

 無仗可打後,自然也無功賞可賺,而秦徵徭役亦能獲得收入,而跟著秦國流血又流淚的老秦人呢?

 他閉眼穩住心神,心中謝敬上蒼,能在大會前再現神蹟,修補他的政令,已是上天恩賜。

 而張蒼和程邈則震驚天幕會降落殿中,那之前想到這,兩人悄然對視一眼,皆明心中之意。

 張蒼艱難地抬起浮腫的眼皮,目視李斯,無聲質問:

 師兄,天幕曾透露了什麼?

 你幹了什麼,才會一夜之間你受兩刑!

 【賣田活命。

 或許朝廷是為了讓百姓不隨意賣田,規定每人授田只能一次。

 即使漢家天子與民同樂,經常賜爵於天下,對於無立錐之地的平民來說,並不是長久的立身之基。

 平民破產後,有三條生路可選:代人徭役;二是為官奴隸;三是投身做商賈、貴族奴隸,由買家繳納每年的算賦240文。

 你會怎麼選?】

 眾君臣臉色沉沉,能在殿上站著坐著的,誰不是家資萬貫,高官顯貴,徭役與他們無關,何以選擇?

 原本垮著臉的劉邦,神情逐漸慎重起來,盯著天幕的眼瞪得老大,心裡憋屈窩火。

 他起於微末,見慣民間疾苦,是以行黃老之術修復天下,沒想到竟給了商賈壯大之機。

 他原地轉了個圈,大拇指擦了一下嘴唇,厲聲罵道:“商賈商賈,當以困辱之,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