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龍鳳豬組合

 耳帝響起天幕上細細解釋的後世貨幣兌換法,秦始皇緩緩吐出沉鬱在胸腔濁氣,銅礦用處甚多,朝廷定不能奢侈用秦半兩覆於天下,是以啟布幣補充不足之處。

 秦底層百姓用幣甚少,以布為錢幣,購買自己須要之物,可滿足自身需求。

 且按下工商業之事,讓他疑雲滿腹的是,未來秦廷發生何事,讓他不能全力將統一貨幣推行到底?

 一年不行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總能徹底征服六國遺民。

 他秦朝到底延綿幾世?

 【從歷代流通貨幣來看,帛谷才是實打實的硬通貨,帛能穿衣,谷能填肚,比孔方兄要可靠許多。

 畢竟在錢幣貶值或是材料稀缺時,中西方的統治者,往往會將其他雜物滲入錢內,製成錢幣流通市場。

 如此欺詐方式並不能騙到百姓,他們會將差幣花出去,好幣藏起來,這便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由來。

 而始皇統一貨幣是錯嗎?沒錯,況且他還下令買方賣方公開付款,防止官府貪汙、商人欺壓百姓,不讓百姓收到無用的劣幣,僅這一舉動,便已領先諸朝代,秦法嚴苛,但總體上講,他是公正的】

 漢劉徹有些不服氣:他漢還設有薔夫呢,專平衡各市場價格,怎麼就做不到不讓百姓受欺負了?

 而其他皇帝原本心有不悅,可拿起史書觀始皇做法,又默默地將書放回案上。

 無論是商人還是官府交易,將銀錢當眾放入箱中,以示公正做法,他們根本做不到。

 畢竟他們朝中基層小吏,並不會令令聽從,只會敷衍朝廷,能躲則躲。

 雖然他們不願承認,但心底還是隱隱羨慕秦始皇口含憲章,令出法隨的權利啊!

 這才是真正的王啊!

 【六國經濟體系與秦又有所不同,秦以農戰立國,仰商扶農,而其餘六國私營工商業發達,如齊大眾殷勤富,洛陽繁華,邯鄲人流如織。

 與秦徹管山川林澤的不同,六國以抽稅的方法,將這些地方交由商人貴族經營,是以六國商業更加發達,所行政策與秦正好相反。

 就如我國與國外的體系截然不同,強硬相融定會使社會動盪。

 因此秦即使有大量秦半兩,也無法覆天下。

 再加之秦推貨幣時沒有豎起相應的信用點,沒把被六國剝削的農人、工商業者拉攏到秦陣營中,因此秦半兩沒有足夠的力量將六國劣幣驅於市場,畢竟使用貨幣的人是全天下的民眾,而官府只是調節貨物與人交易之間的機構。

 由此可見,沒有農人商人為秦助力時,秦廷無法徹底掌握經濟命脈,讓國家煥發生機,重新按照自己意志走】

 秦

 拉攏農人、工商業者.後世新鮮語彙衝擊到秦始皇,歷代秦王皆習商君書,而商君之策弱民強國,不縱民享樂,以利益驅使並啟用他們,民自然會與君主同心同德,

 為何後世卻言要拉攏弱民?

 後世定知他秦未來,天幕既點出平日未曾登現朝堂之人,那表明未來他的秦崩定與此有關?

 同他有相同疑惑的是嬴氏先祖:秦不是被其他遺族推翻覆國?

 在他們設想中,秦統一六國後,即便有六國貴族不服,在秦虎狼之軍前,也翻不起風浪才是。

 怎麼聽天幕所說,他秦似乎國祚不長?

 到底怎麼回事?嬴駟‘砰’地將手中陶杯摔在案上,只覺頭暈目眩,心緒翻湧難以自控。

 知青銅酒尊含毒後,即便想到自己日漸加重的病或與此有關,他也不敢當即宣醫者為他療身,就怕當下傳出秦君弱病,引來他國聯攻,可現在

 嬴駟恨恨地一拳捶在腿上,猜測到秦可能的未來,他幾乎撐不住倒在案上,酒水灑滿衣襟,抓住嬴疾的手,帶著絲無助嘶吼:“秦,那是秦,祖祖輩輩歷代奮鬥出的秦吶!”

 嬴疾雙目含淚,他秦君臣上下,夙興夜寐,吃苦受累,不就為了強國,不就為東出天下?

 緩過神的張儀用力眨掉眼中霧氣,趕緊上前扶起君上,寬慰道:“君上後世兒孫能統一六國,定有奇智,將國平穩”

 再不行,咱還能龜縮於函谷關內,甚至回西隅,以圖再起。

 秦,總會在的!

 唐

 可惜李世民搖搖頭,感嘆秦消於歷史長河,只餘殘暴留於史書,今聽天幕述評,結合近年自身境遇,倒讓他有了新的感悟:秦怕是成於法家,敗於法家罷?

 【外圓方孔的秦幣樣貫穿於歷朝歷代,在當時卻沒有達到秦預期戰略效果,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當諸侯當君上都有前例可循,可是帝國呢?

 該如何治理首次統一帝國呢?

 沒有誰能給予指導或是經驗,更勿論秦正處理歷史轉折點,如亞馬遜雨林,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危機四伏】

 三國

 諸葛亮搖晃羽扇的手一頓,歷史轉點?

 歷年總結秦失,皆言政失德,濫民力,而後人觀史卻言歷史轉折?

 劉備放下酒盞,遲疑道:“由諸侯分封到國家?”

 眼下曹賊孫吳不像就春秋齊桓公等?不尊漢室,棄漢臣做逆賊。

 漢

 董大儒想反駁天幕:怎麼沒有指導之方?

 尊師孔子克己復禮,豈不是堯舜之道?

 但他不能言,因他身處漢家未央宮,自高祖讓政分封,至景帝削藩,無不用鮮明的態度向天下表示:朕向秦大統一!

 可怎麼限制皇權過盛?正懦懦躊躇之際,董大儒就聽見來自上首的聲音:“董師,既朕已尊儒術,那計量學儒家定會吧?”

 望著陛下殷殷期冀的表情,董大儒想跳起來奏他一拳:到底因何尊儒陛下你會不知?

 儒解經義不理術道,別為難他六十餘歲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