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圖圖 作品

29.後悔 我怕聽多了壞腦子

橋西村房子建好了, 不止陳今要去看看,二舅三舅和小姨也要去看看,大舅公司事情不少抽不開身, 安排了二表哥陳永信做代表。正好那些幹活的包工頭和二表哥陳永信也熟。




陳今順路把陳嘉和陳永安給捎上,自己的行李也給收拾出了一個大箱子,她從今天直到過完年初四, 都不回來這邊小洋樓了, 而是去翰林苑那邊住著。




“宋教授, 習院長,習叔叔, 梅阿姨,我先提前過來拜年了, 這幾天我就不住在這邊了。”陳今把準備好的年禮給送上,過去幾個月沒少去宋教授家裡蹭飯吃, 而且她也沒少得習院長和宋教授在江教授面前誇她, 怎麼都該備上一份年禮送過來的。




“你這還準備年禮......太客氣了。”宋教授說讓她以後不要破費買這些了, 見她弟弟妹妹都把行李給搬上了後備箱,也沒多留她了。




他們兩個老人家有兒子一家回來陪著, 陳今一個小姑娘雖然沒父母在了,但還是有別的親戚在, 過年這種大日子,人家也是要團聚在一塊兒過的。




目送她的車子開出小區門口,宋教授才叫習清和出來拎東西, 進屋後和家裡人解釋了一下,說是陳今送來的年禮。




梅穎有些驚訝,“她過年是去親戚家過啊?我還想著我們到時候喊她過來一起過呢。”




之前公公婆婆沒多說陳今家的情況,他們也是回來了才知道陳今家現在就她一個。但小姑娘自己手頭闊綽, 就怕有的親戚不懷好意。




宋教授:“也不是去親戚家過,她回她翰林苑那套房子住,和親戚們離得近,聽說過年還得回原來村裡上香,住在這邊離得遠不方便。”




梅穎就更驚訝了,她雖然和習晉兩人在北京工作,但是對老家榕市也不是一無所知的,他們也知道翰林苑的房子多貴,畢竟他們也有下海經商的朋友,就住在翰林苑裡,那裡一套房得上百萬了......




陳今這個小姑娘啊,身家厚著呢。




也是他們小人之心了,當初還擔心陳今和老兩口走得近是不是有什麼別的小心思,現在一看,人家哪用得著有這些小心思啊!




陳今開車繞去東城區的市氣象局家屬院附近,陳嘉拎著行李下車,等了十幾分鍾,陳嘉和二舅、二舅媽一起出來了。




然後再一起去橋西村跟三舅、小姨和二表哥集合。




橋西村。




年底了,村裡的租戶大部分都回家過年了,剩下小部分人還留在村裡,其他的就是橋西村本村的人了。




橋西村外出打工的人也回來了,一幫年紀差不多的青年人聚在一起聊今年掙了多少。




像橋西村的很多人家,這幾年光是靠著出租房屋都能掙到不少錢,以前大家還想著要繼續往上加蓋房子,經過去年橋東村和木塘村陸續拆遷後,村子裡的人開始把錢留出來,準備去市裡買房了。




哪怕他們這裡靠近郊區,不少在城裡工作的人來到這租房,但這裡始終只是個村,他們想要改變戶口,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城裡人了。




成了城裡人,以後就能上更好的學校。別說什麼讀書沒用的屁話,讀書沒用的話為什麼城裡人都把孩子送去讀書?




在大家聚集在祠堂前面的空地上侃大山時,突然開進來兩輛小轎車,有認識貨的都知道車子起碼值個十萬塊。在大家都在猜測是誰家發達了能買小車了時,車子穩穩地開去了村尾光禿禿的那五棟樓前。




得,不用猜了,這是那幾棟樓的主人家。




村尾一大塊宅基地賣給了劉時笙的大閨女,就是村裡長舌婦們常提的“惹事今”,她轉頭就帶著她幾個舅過來給起了幾棟樓。




村裡人會嫉妒眼紅他們?




放在半年前,他們怕是會被村裡人集體抗議,根本不可能買得到一點宅基地。現在嘛,村裡人都說“惹事今”和她幾個舅是便宜沒佔夠,過來賭橋西村早晚會拆遷呢。




人傻錢多!




以後輪到橋西村拆遷,那都不知道是幾十年後了,且等著吧。




橋東村那裡都移成平地,每天挖土機哐哐哐地工作,用不到兩年,橋東村就要建成榕市第一個科技園了。木塘村現在也在拆建,據說會把其他三個城區的工廠都往那頭搬。以後啊,他們橋西村真是前也工廠、後也工廠。




不說什麼排水排汙的問題了,光是那些噪音,就不是人適合待的,以後的房子好不好出租,還真是愁人啊。




所以他們說“惹事今”和她幾個舅是人傻錢多嘛。村裡還有人想把自家的宅基地給賣出去呢,不過人家不肯收了,說這麼多地夠了。




還是村長那幾個老狐狸想得快,早早把手頭的幾塊空著的宅基地拋了出去。




聚在一起嘲笑了一會兒那幾個來建樓的“大傻子”,沒多久,又一輛小轎車開過去。有識貨的驚訝地“我艹”了句,“開桑塔納啊!”




看得人很酸,所以一口一個“大傻子”說得更起勁了。




只有角落裡一個比較內向地嘀咕了句:“萬一真的輪到咱們村拆遷了,那他們不是得賺死了?”




說話的聲音突然消失,大家都安靜了半分鐘,有人想不到怎麼說,撓撓頭,“要是真的能拆遷,他們賺就賺吧,反正那些宅基地又不是我家的。”




這話很快得了其他人的回應,“是啊!要是拆遷了不是更好?我也買輛桑塔納開著!橋東村和木塘村那幫暴發戶,有錢了都去玫瑰園買房,我家拆遷了我也去玫瑰園買!”




“玫瑰園有啥好的啊?木塘村那幾家拆遷最多的都是去翰林苑買房,一套上百萬......”




這些人已經開始盤算要是輪到他們拆遷,他們買哪裡的房子和買多貴的車子了。個個都嘿嘿地傻笑。




村長劉滿堂揹著手路過,皺眉看他們,“在這發什麼傻?沒事幹就去幫忙清理水溝,一幫大小夥子,回來了一天天閒的......”




村尾處,陳今幾乎是跟在三舅他們的車子後面到的。




一排過去,五棟樓幾乎都挨在了一起,樓間距也就只有一米半,留著採光的。




高度都是一樣的,都是七層。陳今的那棟樓在最中間,是最大的一棟,然後兩邊分別有兩棟樓,都是一樣的規模。




有了上次拆遷的經驗,這次在橋西村建房,大舅叮囑一定要把所有的手續給辦齊全,總之就是得讓相關部分確定這是合規建築。




陳今對建樓用的什麼鋼筋結構都不瞭解,但包工頭帶著他們去看裡面佈局會給介紹,陳今就時不時地點點頭回應。她聽不懂,但是她不說。




反正也用不著她聽得懂。




用大舅的話說,橋西村要是能拆遷,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錘子買賣的事情,以後就別想著這種好事了。




這邊的樓房會在年後開始裝修,蒙衝表哥就過來駐守,最多到了九月份,這邊的房子就要開始對外招租了。




希望橋東村那邊的科技園早點建起來,還有木塘村的工業園。




出來這一趟後,陳今回了翰林苑,她這邊家裡也得搞衛生,就把陳永安給喊了過來當苦力。




小洋樓那邊房子有的東西,翰林苑這邊也陸續添置了進來,雖然不是完全一模一樣,但兩邊家裡的風格都差不多。陳今完全不覺得不習慣,最大的差別只是回來這邊住需要坐電梯。




她昨晚回來的時候和小姨父張樂業遇上了,不過小姨父沒看到她,急匆匆地趕著出去,不知道大晚上的還有什麼事情。




小姨現在跟著搬到翰林苑住,她白天沒事就去三舅那裡,和張家的人眼不見心不煩,但要是讓她知道公公婆婆又給了什麼東西出去,如果是能分到她頭上的,她是會直接去問。分不到她頭上的?懶得問。




隔天,陳今就要和三舅他們出門去買年貨了。要是按照往年的習慣,是要去大舅家裡吃飯的,但今年不在村裡,大舅家現在也沒那麼寬敞的地,所以大家一合計,就決定今年改一改,改到三舅家吃年夜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