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償

拆遷補償的方式不只一種,可以選擇全部要現金,要現金的也分一次性給完還是分期給,也可以選擇要房,還可以既要房也要錢的。還有戶錢、獎勵金、裝修費、轉租費、地上物補償等等,明目繁多,陳今第一次接觸到這麼多與拆遷相關的專業詞,估算也只能是按個大概估算。




像她家,是有兩份宅基地證的。一份是她媽離婚回來後在村裡立戶申請的宅基地,這塊地就是現在的家,還有一份是外公外婆留給她媽的,是一處破舊的老房子,在祠堂再往後走幾十米的地方。




大舅去特區打工掙錢時,三舅和三舅媽也跟著去,大舅媽自己在市區租鋪子倒騰特區那邊的衣服來賣,而二舅和二舅媽是在市裡工作不住家裡。當時大舅、三舅家的五個娃留家裡,外公外婆身體也不好,都是她媽一個人忙上忙下,外公外婆也是她媽伺候走的,所以說,外公外婆的老房子留給她媽,幾個舅和舅媽都沒意見。




這兩張宅基地證上的面積都三百平了,要是選擇按戶口來補償,她家就她一個,還是算了。她家還有個小賣部,不知道算不算經營性質,隔壁周大嬸提問了,江主任說果蔬店算是經營性質,那會提問的人太多,她又忙著做記錄,都沒來得及問。




但家裡兩棟樓都是六層,並不是每層的補償價都一樣,要看是不是合規,這個她就判斷不出來了,得拆遷辦的人來評估。




她家的果園還有田地也有補償,尤其是果園,大半是種了十年以上的荔枝樹。這也要看人家評估,她就按低檔的來估算。




七七八八的,一算,她能拿幾百平的房子,還有起碼上百萬的補償款。




計算器按得噠噠響,她面上還算淡定,但心裡早就忍不住嘿嘿嘿地傻樂了。




大舅家人多,光人頭費也能拿不少。三舅家承包的地多,這也是一大筆。只有二舅家比較少,他們一家三口的戶口都不在橋東村,但有塊地,是外公外婆在時分家劃給他的,就在老屋旁邊,那上面就兩間土磚屋。




當時分家,大舅、大舅和她媽跟村裡申請的新宅基地,兄妹三個給分到了村頭這邊,其實要是申請村尾那頭,能申請到的宅基地更大一些。畢竟橋東村人少,改開後還有人往幾個大都市跑,相對臨近的橋西村和木塘村,可以說是地廣人稀。




“呀!虧了!”三舅突然拍了下手,神情懊惱。




“咋了?”大家紛紛看向三舅。




“西邊那一片種桃樹的地沒劃在拆遷範圍裡!”三舅哎呀哎呀了幾聲,“早知道我就不費那個勁折騰了。”




三舅媽平時沒少因為他去倒騰那些桃樹給他白眼,現在倒是豁達,安慰他道:“沒劃就沒劃,能輪得到咱們拆遷就已經是祖宗保佑了,做人不能太貪心。”




二舅媽原本有些不高興的,這時也被三舅媽的話給安慰到了,“是啊,有得拆遷款拿就不錯了,做人要知足。”




說是這麼說,她心裡還是有點鬱悶。




三兄弟加上外甥女家,四家裡就她家能拿到的最少,比起其他三家能拿到的,他們的就是灑灑水。




“有一塊地的補償也夠多了,正好我們想給嘉嘉買套房。”二舅媽說著就笑開了,她就陳嘉一個獨生女,去年才考上了南大,家裡攢了一筆錢想著先按揭買套離現在單位房近的房子。現在好了,她決定去市區挑個好的小區,買上兩套鄰著的,以後和女兒離得就近了。或者不要現金補償,他們置換房子也可以......




二舅媽說到買房,家裡的其他長輩也心動了。




也就大舅和二舅在市裡買了房,二舅家買的單位房,面積小但他家人也少。而大舅也只買了一大一小兩套房,小的那套現在給大表哥夫妻住。就是因為大舅拿錢重建了村裡的房,不然大舅媽是打算今年再買套房子的。算是陰差陽錯賺大便宜了。




看到陳今列出來的她家的補償款,表姐陳婷羨慕得都快眼紅了。本來大家都能拿到錢挺高興的,但二嬸一句要給陳嘉買房,陳婷就開始想別的。




姐妹幾個,陳嘉是獨生女,陳今更是戶主,拆遷拿到的都會全給到她們身上。而她家裡,上頭兩個哥哥,也不知道爸媽能給她分多少。




有些念頭一旦起了,就會朝著自己控制不住的方向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