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綾 作品

27.水道漂流

晉江文學城獨家連載




婁雲城在綏城的西面, 和綏城之間的直線距離為900多公里,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




婁雲城海拔高度和綏城這一片區域有很大差別,高山大多集中在城市的西面和西南區域, 最高峰有1600多米,城區的海拔則在120米到350之間, 海拔最低處在城郊區域的最東面, 大約70米。




整個婁雲城城區的平均海拔在220米左右, 所以在綏城、寧城、山陽城、章城……等諸多城市一一遭遇水患的時候,婁雲城除了下雨和潮溼, 至今未受到任何影響。




目前斷網, 舒馥沒辦法上網查詢婁雲城的基礎訊息,但這些相關的訊息, 稍稍一回想, 便自動從她腦海中浮現出來。




因為那裡是“舒馥”的老家, 記憶裡, 當初“舒馥”賣了房子離開的城市,正是婁雲城。




舒馥沒有過多去糾結為什麼要去婁雲城打卡, 她被困在綏城太久了,一直以為會在這裡待到老死,現在發現這個封閉的城市出現了朝外的通道, 她高興還來不及。




地圖面板上的水路地圖和木屋裡的水域地圖一樣,可以隨意放大查看,整條水道依舊是淺綠色的,期間有大小不一的深綠色點狀和塊狀圖標, 依然分佈的毫無規律。




她拿出平板打開驊國地圖比對,果然和綏城水域圖一樣,那些深綠色, 都是較高的建築體。




以這條水道蜿蜒的區域來看,從綏城至婁雲城之間的其他城鎮區域,應該都被水淹沒了。她思索片刻,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趟行程幾個重點。




第一,沿途查看網絡,一旦到達了有網絡的區域,立刻上網查看訊息,補足這一個月來的外界信息缺失。




第一,真正被水淹沒的區域,不可能像這條水道所展現出來的蜿蜒狀態,應該是成片的汪洋。




所以她可以嘗試探索水道兩側的邊界,查看所謂的水道邊界,是否仍存在困住她的無形屏障。




第三,綏城至婁雲城,直線距離900公里,而從這條水道看來,全程大約有1200到1300公里,以木筏40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走完整條水道大約需要32個小時。




這32個小時不可能連續進行,木筏的使用時間辦不到,但好在水道中途有高樓存在,她可以模擬之前從平安小區至商業區的行進路線一樣,在地圖上選出幾個中轉點,階段式前進。




第四,越靠近婁雲城,沿途遇到其他衝鋒艇、船隻、直升機和人的概率會逐漸增加,漂流瓶護盾不能省,該用就用。




除了一張未使用的防護罩卡之外,另一張使用過的防護罩卡還剩下20個小時,加在一起有44個小時,應付32個小時的路程,應該足夠了。




記錄完這幾點,舒馥腦中的思路也被自己整理的更加清晰。




比對之前從落水點回綏城平安小區這一路,至少她目前可以通過地圖面板設置目的地了,不用再每時每刻盯著兩張地圖,一路手動調整。




想到這裡,即便馬上要面對陌生的水道和任務,心情也輕鬆不少。




前往婁雲城的時間和之前轉移暫住地一樣,被她定在次日中午12點之後。




行程第一天,她總是習慣性預設各種意外,中午12點之後出發,萬一這晚的中轉點建築有什麼問題,午夜過後她可以繼續待在木筏上,加起來擁有24個小時的連續使用時間。




至於今天剩下的4個小時,她決定直接在套房客廳放出木筏,不想三更半夜再從外面返回。




這天剩下的時間,她忙於比對地圖選擇行程中轉點,收拾自己暫住的酒店式公寓,整理自己的手環空間。




她獨自在綏城待了將近兩個月時間,自動水域釣竿給她帶來了各種收穫,她自己也在各個高樓建築裡收集不少有用的物資,如今要出遠門,自然得把東西都整理的整整齊齊,好方便需要的時候拿取。




那臺手動划船機就被直接放進了木屋,擺在起居室小圓桌和沙發座的旁邊。




晚上使用木筏時,她開啟電卡,清理水槽裡積攢的餐具、洗澡洗髮、洗衣服,同時擺出所有需要充電的設備,讓其全部變成滿格狀態。




之後,她又整理了一個揹包放入手環空間。




這次特意拿了從前用過很多年的舊揹包,揹包不防水,因為洗過好幾次,有些泛黃陳舊,裡面簡單放入一個不透明的摺疊飲水瓶,裡面只裝了半瓶水。




兩個杯麵、小型單人睡袋,還有之前在圖書館物資包裡的單人防潮墊、毛毯和雨衣。




平時其他要用的都是小型物品,她都放在了手環空間的架子上,隨用隨拿很方便。




除此之外,她還把木屋外屋簷下掛著的一套穿舊了並且洗的已經有點破口的厚棉衣放入空間,方便抵達時拿取。




相比之前去圖書館那次,她這次明顯更加謹慎,畢竟那會是災難初期,大家從自己家裡出發,裝備起點差不多。




這次不同,距離那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水患侵襲了驊國大片城市和土地,受災民眾數量驚人,大家都在朝著海拔更高的地區轉移,她少了一個月的實時訊息,不知道現在外面是什麼情況,所以需要更謹慎。




而且這次去的地方是收容所,聽起來就比避難所跌了一個級別,能料想到情況不會太好。




**




這晚,她在酒店公寓裡過了一夜,睡足八小時,上午九點,她取出卡式爐,給自己煮了一包螺螄粉,加入了蔬菜和滷肉牛片,還打了一個雞蛋進去。




這種味道重的食物,在避難者人群裡壓根就不可能吃,而她自那次收穫了300包螺螄粉後,漸漸愛上了這種味道獨特的食物,算是抓緊時間過把癮。




中午12點,外面的大雨轉成中雨,她從一十五層下來,踩過一十樓因為潮溼而發黴的地毯,沿走道進了另一個安全樓梯。這棟樓每隔兩三層的安全樓梯外,有一個小小的露臺,是吸菸區。




她當初也是因為這個設計,才選定了這棟樓作為中期避難所。




水位已經沒過露臺的地面,外面的水浪隨著大風陣陣湧來,撲打在建築上,木筏的露天部分也被雨水擊打的噼啪作響。舒馥踩過水漬橫流的木筏,剛跨入前門屋簷區域,風雨和溼冷便被摒除在外。




雖然早已習以為常,但這種溫暖又安全的感覺還是每一次都會讓她感到心情愉悅。




舒馥脫下雨衣,掛在門口鞋櫃的旁邊,將雨靴換成拖鞋,順手拋擲了自動水域釣竿,然後進屋,把身上厚實的衣褲換成春秋款的運動褲和長袖衛衣,之後走到功能屏幕前,將“停泊”狀態調整為“漂流”,調了時速為40,又設定了方向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