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方族長 作品

第八十一章 帝路上的踏腳石


                 ……

  數日之後。

  上萬畝的珠薇湖上,已有上百艘船在其中工作了。

  那些船,有運輸船,清淤船等等,都是適合風平浪靜內河使用的船隻。為了蒐集這些船隻,王守哲也是動用了不少人脈。

  尤其是東港陳氏那邊,內陸之中也是水道縱橫,各種小船頗多,造船工坊同樣數量不少。

  要說陳方傑這個未來姐夫不錯呢,借他的光,從購買小型舊船,再到定製清淤船上,他都是不遺餘力地幫忙,還順便負責了運輸。

  未來姐夫很上道,王守哲自然也不會小氣。藉口對方先前的幫忙,王守哲直接奉上了五千擔新產麥糧,只要通過磨坊加工一下,便是上好的麵粉。

  篩出的麩皮,往年都是用來豢養肉畜的,但是今歲也是搶手貨。

  換作往年,這五千擔新麥雖然也頗為值錢,但是這一季額外不同。因為新麥的產量非常少,導致價值也遠不是往年能比。

  和王守哲合作的這一波,東港陳氏也是暗中獲得了一筆巨大的利益。

  要知道,很多世家子弟都是吃慣了精米精面,要求都不低,比平民難伺候多了。

  總之,雙方皆大歡喜下。

  內河船隻迅速集結下,王守哲的“百年工程”也在迅速得以展開。愛讀免費小說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小說app

  在此之前,家族每年冬季也會對部分河道進行清淤,淤泥用來填充進田地等。但是那時候的工作模式,都是以五人一船的方式進行。

  一人駕船,四人用耙子清淤。然後開到目的地,再將淤泥卸走,然後再開船回去清淤……

  聽起來好像沒啥問題,但實際上這種工作模式效率非常低。冬季小規模清淤,主要是利用農閒,效率低一點也就罷了。

  但是浩大工程下,每節約一點人力,長久以往都是一筆巨大的節約。

  在王守哲的授意下,清淤工都是清一色的壯勞力,以五人一組,一組人登上空船後,迅速用清淤耙將船裝,然後換下一艘空船繼續清淤。

  而駕船者都是年紀略偏大一些,他們無需參與清淤,只需來回開船。到了目的地後,便有一組人專門卸船,一組人專門填土。

  清空後,卸船者會在船內補充空的藤竹筐。駕船者立即將船駛回,進入下一輪作業。

  經過一番嘗試,調整,逐漸形成了一套流水線式作業。

  清淤工所用的耙子很重,周圍一圈都是鐵條,尤其是刨口處更是打磨鋒利的鐵條,中間是較為緻密的藤編空間,這活需要不少力氣。

  但是這一耙子上來,可以有五六十斤淤泥,三兩下便能裝滿一個大型藤竹筐,小一點的船隻能裝個十幾二十個藤竹筐。

  而大一點的船,那種專門用來清淤加內河運輸的船,一下子能裝一百多個藤竹筐。最大的那艘船,可以裝三百多個藤竹筐。

  一組五人的清淤工,加上輪番休息的時間,平均下來一個時辰大約能挖裝八十筐左右。因此稍微大一點的船,都是幾組人馬一齊上,最後留一組清淤工收尾。

  此外,還有一些體質較弱的婦女,孩童,老人,他們會負責編制藤竹筐,煮飯,清理衛生,或是在淤泥地裡平整場地等等輔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