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邊城 作品

第七百三十二章 商隊感受



            小山般的糧食就堆在打好不久的水泥場院裡,所有來到這裡的百姓,一個個都激動了。

不少人,尤其是老人更是忍不住痛哭流涕。

這些都是經歷過吃不飽飯時代的百姓,他們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吃上飯,不會被餓死。但就是這麼一個後世看似小的不能在小的要求,放在當下,卻是一直無法滿足。

很多底層百姓,他們的祖父是餓死的、祖父的父親也是餓死的、祖父的祖父還是餓死的。看書菈

儘管他們很勤勞,很能幹,但在地主、豪紳的壓迫之下,在這些根本不把普通百姓當人看的時代環境下,真正是豐收、百姓苦。

天災、百姓更苦。

現在龍天王來了,在蘇石的帶領之下,老天爺格外的給面子,不僅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平均都高於往年,更有了土豆等的存在,讓大家徹底看到了吃飽肚子的希望。

聽人說,明年只要申請,大家都可以種土豆和紅薯及玉米等物,那豈不是說,他們也可以在明年秋天獲得這樣的豐收了嗎?

尤其蘇石收的農業稅很低,且直接和百姓的收穫掛鉤。

即好年景,收穫大,上繳的就多;一旦碰到災年,上繳的就少。

這是很人性化的一種交稅方式,百姓們都是十分認可的。且龍天王治下的農民,除了收穫時交稅之外,在沒有任何的苛捐雜稅,這一點才是最最重要。

很多朝代,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只是執行的時候到了下面就變了樣。

下面的小官小吏之貪孌,最終使得百姓是入不敷出,最終逼得百姓是不得不造反謀生。

龍天王曾公開說過不止一次,農稅就是這些,若是誰敢在其中動手腳,百姓皆可異地告官,這也是一種打破地方壟斷主義的方式。而不僅如此,龍報也是應景而出。

龍報內除了對政治、經濟的講解之外,還有專門的便民欄。這就是蘇石給底層百姓留下的發聲渠道。

平常的時候,龍報中會在這一篇幅講些農民的榜樣,比如說誰種地種得好,產量最高;誰又想出了新的辦法,可以節省體力的同時還可以增產等等。

可一旦有農民感覺到受了委屈,裡面的內容就會為之一變,變成訴冤、變成指責、變成告狀之所。

蘇石可不想被下面的人給糊弄了,任何的萬丈高樓,一旦地基不好,那隨時都有著面臨倒塌的危險。

所謂家宅不寧,萬事皆休。

蘇石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軍隊在前方開疆拓土,戰事吃緊。在他的後方卻有人緊吃不斷,製造不穩定因素。

拿過一些後世好的經驗,蘇石就是要穩定後方,他的重心才能放到擴大地盤和人口,中興和強大漢人的事情上來。

九月,除了糧食大豐收,蘇石藉此收攏了民心之外,定州城的建設也開始如火如荼般進行著。

高麗十月就會下大雪,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已,想要把一座空城建設成繁華之地,不用說,壓力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