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邊城 作品

第六百八十三章 包拯很生氣



            霸州,當城寨。

宰相龐籍、樞密使包拯早已經在這裡等候多時。

此時的包拯如歷史中倒是一樣,全程黑臉。

蘇石竟然被逼反了。

包拯在忻州得知消息的時候,驚怒的是幾天都沒有睡好覺。

但凡是能入朝做相公的人,就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包拯同樣在汴梁城留有眼線,當所有事情的經過傳來之後,他先是氣得大怒,然後就是不顧風度般咆哮大罵,在到最後,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早在半年之前,得知蘇石被一群書生堵在府中的時候,包拯就預感到了事情的不妙。為此,他三上奏書與官家,最後一封奏書更是直說北境需要蘇石,不如就把他派到這裡來,由自己看著他,為此,他可以拿全家的性命擔保。

這件事情對於包拯而言,已然是很出格的事情。

歷史之中的包拯,之所以懲罰貪官,便是與皇族對上也依然敢於硬剛,完全就是因為他的原則,那就是隻做分內之事。

尤其是當了開封府尹之後,包拯所做的一切,都是本職,這就讓想要攻訐他的人都無從下手。

至於職責之外的事情,包拯採取的是從不參與的態度。

如此知進退,懂分寸的臣子,自然是每一個皇帝都喜歡的,這才讓包拯的生涯中,少有遇到挫折的時候。這與其它的清官與能吏往往都得到不好的結局是完全不同。

可這一次,為了蘇石的事情,包拯第一次管起了閒事。

這其中,除了包拯與蘇石是忘年交,私下關係很好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包拯知曉蘇石在軍事上的厲害。

蘇石有辦法弄來很多的糧食,這應該就是他有錢的原因所在。

有了糧食,大家就可以吃飽飯,大家就願意跟著他一起幹。且更重要的是,蘇石買來的這些糧食,從不用朝廷拿錢,且更不會苛待下面的將士。

就像是蘇石已經離開北境一年多了,但這裡還有很多百姓念著他的好的原因所在。

蘇石打仗不用朝廷之銀,說是他傻也好,說是覺悟高也罷,可結果都是好的。

蘇石手段很多,指揮打仗時更像是在畫著一件藝術品,作為他的敵人,往往會生出一種防不勝防之感。如此,三族都在他的手中吃了虧,都不願意與他為敵。

正是蘇石的才能,讓原本帶著必勝之心的三族最終都不得不鎩羽而歸。

蘇石,頗是有一股子漢朝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附體之意。

他是如此的年輕,如此的有能力,但做事也是如此的高調。

這樣的一個人,存於趙宋之中,即是福也是禍。

用好了,他就是一把利劍,可以把一切的威脅斬於萌芽之中。

用不好,利劍同樣可以傷了自己,這也是讓人擔心的事情。

蘇石年輕,疾惡如仇、性格耿直、脾氣一上來,他只認道理不認人。這算是一種好的品質,但這樣的人做事也最容易得罪人,不知何時就要受人記恨。

包拯算是把蘇石給研究透了。而若是他在汴梁城,就在蘇石的身邊,還可以給予一些個提醒,讓一些事情不至於向最壞的方向發展。但他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