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語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七章 志不在此

跟田蘭芳娘仨打了個招呼,他把提前盛出來的紅燒肉燉土豆,一小盆蒸米飯放到了小籃子裡,提著就往李康寧家走。





這飯菜在那年月可是非同一般。





炒菜放點肥肉膘子就是就是好菜了,哪個捨得又是冰糖又是料酒大料浪費功夫做紅燒肉?不逢年過節的,哪個捨得燜大米飯?





平日熬粥的時候,米湯清的都能見底,捨得吃大米飯的那都是地主老財。





蓮花縣鄉鎮農村,主食大多都是高粱米混著玉米、地瓜做成的煎餅。





把幾種糧食混雜在一起磨成糊糊,把糊糊團在熱鏊子轉一圈,一個薄薄的煎餅就做好了。





這種煎餅剛剛出鍋的時候非常香,吃到嘴裡口感還不錯,一般兩桶糧食糊糊能烙三百多個煎餅。





放涼之後找個角落一放,用舊報紙把煎餅一圍,吃飯的時候撒點涼水就能摺疊起來,吃起來非常方便。





但是涼透之後的煎餅實在是太難吃了。





特別是高粱米、地瓜這類粗糧做成的煎餅,吃起來味同嚼蠟,那叫一個難以下嚥,直拉嗓子。





此時,李康寧爺倆正一人攥著一個煎餅,飯桌前擺著一碟烏黑的鹹菜疙瘩,一盤清炒白菜。





李康寧的腿已經沒有什麼大礙,下地做飯餵豬這些活都能幹了。





這些日子連累建寧一家天天往家裡跑,他心裡過意不去。





得知唐大山病重的消息,他堅決要求李建寧不要再往這邊送飯了,讓李建寧抽空多到唐大山家裡跑著,幫著唐大山多操心操心村裡的事情。





退伍回來的建寧,見多識廣也有一定的號召力,還是一名黨員,不管從哪一方面看,建寧都是最合適的接班人。





說真的,唐大山威望有餘而能力不足,殫精竭力為了這個村子操心費力幾十年了,村子卻一直止步不前,村裡年輕一代早有頗有微詞。





所以,唐大山病倒之後,村支書這個職位由誰來擔任,村裡快速組成了兩個門派。





一是擁護李建寧成為村裡村支書的一群人,建寧踏實能幹能賺錢還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並且是個自身帶有運氣的,村裡在他的帶動之下,肯定會走上致富道路。





二來就是擁護唐大江成為接班人的一群人,大傢伙說李建寧有城裡親戚幫扶著,早晚會離開村子。





有本事的哪個不往外跑,哪願意呆在這窮山溝?





現在建寧一家子都不種地了,已經不是莊戶人了,現在已經著手為進城做準備了,哪能讓一個城市人做村裡的村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