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杜五郎 作品

第331章 螞蚱


                 薛白被暫拘在京兆府,卻覺得在此間比在家中還方便,分派手下人做事還可讓他們扮成吏員來來去去。就是伙食差了些,另外,他有些想念顏嫣與青嵐了。

  高力士做這般安排,因還差了最後一步才能為他脫罪。

  這日,薛白一覺睡醒,聞著枕上殘留的一縷香氣,發現屋子裡又只剩他獨自一人。

  他遂在想,若是楊國忠能來看望自己,便可說明自己已完全沒事了。畢竟聖人心意如何,楊國忠是最敏銳的,如今可以算是朝中的風向標,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

  “篤篤篤。”

  正想著,外面響起了敲門聲,有人小聲道:“薛郎,京尹來看望你了。”

  風向標來了,薛白遂更從容了一些。

  “勞京尹稍待,容我略作拾掇。”

  “你我兄弟,何必見外?”

  隨著一陣哈哈大笑,楊國忠已推門而入。

  門是有人從屋裡出去後關上的,當時薛白還在沉睡,沒有栓上。

  “聽說你在查辦一樁大案,因此暫時待在這京兆府。”

  薛白道:“我查到壽王與汝陽王交構,妄稱圖讖,吳懷實有毒殺汝陽王之嫌。彈劾的奏摺都寫好了,壽王先到御前告了我一狀。”

  “竟是如此,放心,我必與伱同仇敵愾,還你一個公道。”

  這次涉及到宮闈舊事,薛白沒有罪名,楊國忠遂假裝不知,否則他若知道,當然會為兄弟出頭。

  兩人寒暄著,都覺得對方頗有進益,楊國忠心說薛白在右相府果然學到不少陷害人的辦法;薛白感慨楊國忠越來越圓滑了。

  之後,終於說到了正題。

  “眼下情形,你我兄弟真該同心協力才是。”楊國忠唏噓道:“我聽聞,貴妃負氣出宮了,此事嚴重嗎?”

  “誰家夫妻沒有磕磕絆絆?小事。”

  “可我聽說,有人檢舉我們楊家跋扈,聖人不滿,才讓貴妃出宮的?”

  薛白隨口道:“那楊家也該好好收斂一些了。”

  “豈是與你說收斂的事?”楊國忠道:“我來,是與你商議如何讓貴妃回宮。”

  “阿兄有何高見?”薛白不答反問。

  “勸貴妃向聖人服個軟,如何?”楊國忠是真的在認真思忖,皺頭微蹙,沉吟道:“我與韓國夫人商議過,皆認為貴妃該給聖人一個臺階下。”

  薛白遂搖了搖頭,臉上帶著不以為然的笑。

  “你笑什麼?”楊國忠大為不滿。

  “阿兄以為聖人為何寵愛貴妃?”

  “自然是因為她美貌無雙,又擅歌舞音律,可為聖人知己。”

  “是。”薛白道:“美貌是極重要,此為前提,可宮中色藝雙絕者不乏其人,聖人為何最寵貴妃?”

  “為何?”

  “恰是因貴妃悍妒,且不把聖人當一回事。”

  “你這說的是什麼話?”楊國忠搖搖頭,道:“就是你這性子,才讓人說楊家跋扈,連累了貴妃。”

  薛白道:“我記得與阿兄初相識時,阿兄在捧的是一位南曲名妓,名叫什麼來著?”

  “王憐憐。”楊國忠道:“惜香小築的頭牌。”

  “阿兄後來與她如何了?”

  “自是拿下了。”楊國忠不由得意,面露微笑,道:“她再有名,終究不過是一南曲歌妓,後來我官任御史中丞了,她還不是得侍奉著我。”

  “再後來呢?阿兄可納了她?”

  “沒有,真得手了,也就索然無味了。”

  楊國忠嘆息一聲,忽然頗為感慨,喃喃道:“我初到長安時,對風流場羨慕得很,真走到這一步了,其實不過如此。”

  這話大概也就是說說,真讓他舍瞭如今的名利,他大概也是不肯的。

  薛白問道:“是王憐憐不正眼看你時,你在意她;還是她對你曲意奉迎時,你更在意她?”

  “那當然是……”楊國忠說到一半,愣了愣,臉上浮起一個十分孟浪的笑容,道:“你可知,她越對我不屑一顧,我越是連她的腳趾都想吮一吮,那時的心情如何說?血往腦子裡湧啊,夜裡我都常夢到她,可在她眼裡,我不過是個小小的恩客,連入幕的資格都沒有。當時我就想,我一定得出人頭地,讓她高看一眼。但等我真吮了,我又覺得,她這身份,如何配得上我……”

  說到這些話題,他的話匣子被打開,絮絮叨叨地說了許久,最後一拍大腿。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聖人與我一樣,越得不到的,越是心心念念。”

  “倒不全是。”薛白擺擺手,道:“我是說人貴在自重。貴妃除了才貌,更重要的是不會違心奉迎,才更彰顯她的珍貴。”

  “別說沒用的,我懂。聖人在等貴妃服軟,可貴妃越不服軟,聖人越唸叨著這件事。”楊國忠道,“道理雖如此,但總不能一直這樣下去。”

  薛白更沉得住氣,但看楊國忠如此焦急,遂道:“若要給聖人臺階下,也不該是由貴妃服軟,楊家亦不好出面,當由旁人來說和。”

  “好。”楊國忠想了想,道:“此事可交由我來辦。”

  ~~

  離開京兆府,楊國忠打算安排人到宮中勸聖人接回貴妃。

  此人身份須足夠高,能夠接近聖人,還不能與楊家關係太近,以免讓聖人猜疑。思來想去,楊國忠想到一個人選,遂往十王宅而去。

  “去棣王府。”

  棣王是聖人的第四子,名為李琰。

  李琰性子軟弱,平時裡甚少參與國事,與楊國忠私交又頗為親近,倒是個出面的適合人選。

  待楊國忠一說來意,李琰知是一個討好貴妃的機會,當即便應下來,道:“正好我也該給聖人請安了,那我今日便入宮一趟。”

  “我與貴妃必不會忘了棣王的恩義。”楊國忠道:“我已與宮中宦官、內侍少監張韜光打過招呼,他亦為幫腔。”

  “國舅放心。”

  李琰遂到興慶宮求見……

  今日,李隆基正在後宮的閣樓上,邊賞著歌舞,邊看著《枕中錄》的故事。

  看著看著,他暗忖這書上所言諸多美人見也見不到,楊太真才是真的國色天香,不由心煩意亂,他遂放下書來,問道:“太真可有遞話進宮,說她知錯了?”

  “聖人,怪老奴今日還未去打探。”袁思藝忙應道,“老奴這就去……”

  李隆基不悅,他堂堂天子,以往便處處忍讓著楊太真,這次分明是她錯了,竟還不肯先低頭,那便在宮外待著吧。

  另外,他懷疑是否自己老了才不足以讓楊太真在意?否則她如何會想不到自己在等她服軟。

  心裡總是忍不住掛念著此事,連故事也看得不爽快。

  正此時,宦官張韜光匆匆趕來,稟道:“聖人,棣王來給聖人問安了。”

  “不見。”李隆基不耐煩地一擺手,之後想到一事,道:“朕聽他的家令說,他把王妃打發到了別室,提醒他一句,再敢寵妾滅妻,等著挨罰吧。”

  “想必棣王也是知道錯了,藉著請安時來向聖人認錯。”張韜光道:“難得棣王有一片孝心。”

  “招他來,朕親自罵他。”

  “遵旨。”

  因張韜光這一句話,李琰終於得了一個本不會有的覲見機會。

  被引著到了御花園中的閣樓前,在廊下褪了鞋履,登樓,李琰行禮道:“孩兒給父皇請安。”

  “你還有臉?”

  李隆基心情不好,正好撒在李琰身上,手中書卷一砸,道:“當年,朕親自為你主婚,為你娶了太常卿之女,你卻將王妃遷置它處,終日與姬妾廝混,有堂堂親王的樣子嗎?!”

  “孩兒知錯。”

  李琰連忙輕輕給了自己一個小巴掌,先認了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