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杜五郎 作品

第320章 舊時事


                 安宅,酒宴上,顏季明與杜甫互相碰了杯。

  “子美兄與汝陽王相識?”

  “天寶五載左右,我曾在汝陽王門下。”杜甫道。

  顏季明道:“子美兄當時寫了《贈特進汝陽王二十二韻》,好詩,當時我阿爺教我作詩,特意讓我學你用韻,‘聖情常有眷,朝退若無憑’,這‘若無憑’三字,可為千古藩王之法也。”

  杜甫擺手道:“拙作,不登大雅之堂。”

  這兩年他任了最底層的小官,與平民接觸得多,詩風有了很大的改變,對早年的詩作不再自以為傲。

  何況他當時寄望於汝陽王舉薦,期待“丹梯庶可凌”,如今想起來便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汝陽王的身份,絕不敢幹預政事,又怎麼可能將他舉薦於朝廷?

  杜甫遂換了個話題,道:“顏十二郎與汝陽王也相識?”

  “只是有過交集,他舅翁及其妻羅氏的墓誌銘便是由他撰寫,由我叔父手書的。”

  “我想起來了,此事也是在天寶五載,是龍門令元府君夫人羅氏,北魏皇室後裔。汝陽王撰文時還唏噓,皇圖霸業,過眼雲煙。”

  杜甫感嘆了一聲,舉起酒壺,連飲了好幾口。

  他明白了汝陽王的處境之後,再作《飲中八仙歌》,已藏了些深意。

  “汝陽三鬥始朝天”,汝陽王覲見聖人之前要先喝三斗酒,到了朝堂上搖搖晃晃,站都站不穩;“恨不移封向酒泉”,固然是說汝陽王喜歡酒,又何嘗不是在說他想移封?

  而杜甫之所以能明白李璡的處境,因他後來也漸漸聽說了一些舊事。

  ~~

  閣樓上,面對李璡的問題,薛白沒有回答,而是反問道:“汝陽王問我如何做到的,是想幹預國事嗎?”

  “懶得干預。”李璡在欄杆邊坐下,瀟灑地搖搖手,道:“我不過是關心小一輩的婚事。”

  薛白卻能從他這舉止投足間看出他一瞬間有個防備的神色。

  來見李璡之前,薛白讓杜妗打聽了一些舊事。

  寧王李憲把太子之位讓於李隆基之後,其實並非從此就與皇位無緣了,後來太平公主便想廢李隆基,立李憲為儲君。

  世人一直誇頌二人兄弟情深,李憲去世後,李隆基追諡他為“讓皇帝”,追贈王妃為“恭皇后”,但在將葬之際,一向大方的李隆基又裁減了葬禮的規格……帝王心思難測,也許是對李憲一族終究有所忌憚。

  李璡這一生沉溺於酒色宴遊,外人看來瀟灑,未必不是活得如履薄冰,始終保持著戒慎、恐懼。

  “汝陽王見諒,是我醉了,開了個不該開的玩笑。”薛白眼神分明愈發清醒,看著李璡,告誡道:“此事,汝陽王最好莫打聽,於你不利。”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