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諸侯時代 作品

第四百七十九章:等死?事在人為

  可是很快,這些群體就成了鹽城的老人,因為來自天下各地的道人,都開始紛紛進入鹽城,在二十郡之地,實踐各自的理念。

  這一群體的代表,就很多了。既有太平道人這樣的獨行俠,也有大量墨聖門下弟子。隨著鹽城的發展,儒家弟子、道家弟子,也來了不少。

  再到後來,鹽城獨樹一幟,大量的破產貴族,拖家帶口的來到了鹽城,和他們比起來,之前的所有人,又都成了老人。

  到了今天,每天都有年輕的貴族,年輕的煉氣士來到鹽城,並選擇留下來。

  “如今的鹽城,建國不過百載歲月,歷史較短,上層也沒有徹底固定。”

  “接下來鹽城想要一統天下,那麼就得對天下一視同仁,否則,很容易造成鹽城舊地和其他列國之地的矛盾。”

  “所以,哪怕是為了樹典型,列國的投降之人,也不會被清算,甚至其中識趣兒的,還會受到重用。”

  說了這些之後,李悝頓時嘆息一聲:“當然,鹽城之所以有這種特性,和炎公的性格、實力分不開。”

  “炎公實在是太年輕了,也太強大了。”

  “鹽城內部勢力其實非常複雜,按理說早就該內鬥了。”

  “只是,各路勢力的首領也全都是實力強大的年輕人。而炎公又是開國之主,威信也夠高。”

  最重要的是,跟著炎公有肉吃!

  魏斯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炎公確實很強大,吾不如也。”

  “可是,孤不甘心就這麼放棄,大魏這麼多年的積累、奮鬥才有了今日,總要嘗試嘗試。”

  李悝點了,表示理解:“那就聯絡諸侯,嘗試決戰。”

  “首先,要說服楚公退兵。”

  “以楚公的性格,以楚國的作風,不割肉是不行的。”

  可是,割誰的肉呢?

  直接割韓國?

  那韓國幹嘛還要和鹽城決戰,反正割肉之後韓國也離死不遠了,那還不如直接投奔鹽城呢。

  反正都是亡國,投靠鹽城,起碼能獲得足夠的好處。

  不割韓國,又如何滿足楚國的貪婪?

  到了此刻,李悝覺得,自己能做的也就是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咱們可以說服秦公,讓秦公從巴蜀之地出兵,威脅楚公後方,讓楚公退兵。等到楚公退兵了,再商量諸侯組成聯軍的事兒。”

  至於如何說服秦公,那就要看魏斯願不願意拿出足夠多的籌碼了。

  聽到這裡,魏斯自嘲一笑:“剛剛孤心裡還在想,韓國沒有大局觀,不願意割地給楚國。可是此刻,輪到魏國割地了,孤也不願意了。看來,孤也沒有所謂的大局觀啊。”

  魏國的地盤,現在就只有這麼大一點兒,函谷關要是丟失了,那麼整個魏國就時刻處於秦國的兵峰之下,非常不安全。

  到時候就只能遷都,這一遷都,魏國就算是完了,未來再也不可能崛起了。

  只要失去了函谷關,就算鹽城真的滅亡了,魏國也會處於極大的劣勢之中。等到自己這一代人死完了,下一代的時候,魏國很可能直接失敗。

  為了大局,犧牲其他諸侯國可以,犧牲魏國不行。這就是魏斯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