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諸侯時代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二章:太平道致太平,中黃太乙

  “城東和城西是居民區,各有五百戶,城南是一個大型校場,城北是一個大型學校,裡面專門負責傳授他們讀書識字的學問。”

  “一千戶的外邊還建設了一堵石牆,這石牆一米厚三丈高,看起來就很有安全感。”

  “至於糧食,已經從鹽城買了一萬石,等到這一千戶百姓來了,每一家按人頭數,一個人給一石糧食,剩下的糧食放在米鋪之中,慢慢售賣。另外,我已經聯繫了商人,過兩天還會有一萬石糧食過來,到時候直接儲備起來,應對不時之需。”

  “布匹方面,也已經購置了五萬匹布,也是按照人頭髮放,每一個人給兩匹布,剩下的慢慢出售。”

  “海鹽是鹽城的特產,全都是白花花的精鹽,來了還是按人頭髮放,每人給二斤鹽。”

  “各種吃喝用度,都會進行發放,初次見面,都按照平均每人一到三個月的量發放。”

  “就是道人數目不多,咱們三兄弟走的比較急,原本還在齊國傳道呢,結果聽到消息直接就過來了,等到門人弟子們過來,估計還得兩三個月。”

  聽到這裡,老三也兩手一攤,看向了大哥太平道人。

  太平道人捋著鬍子說道:“咱們現在有多少人?”

  “現在只有弟子十六人,全都是道士。”

  “諸多弟子門徒及家眷,加在一起估計有五六百人,只是他們行動的速度就很慢了,尤其是家眷,沒有三個月想都別想。”

  “諸弟子們,總得護著家眷,這前期過來的,也就這樣十六人。”

  十六加三,也就是十九。

  十九個人,能管好一千戶的小鎮嗎?

  太平道人覺得,問題不大。

  “不過,還有很多鹽城的道人,他們很是熱心,有的給咱們捐了糧食,有的給咱們捐了一些生活類的小法器,還有的給咱們留下了名帖,說是有困難的話,可以去找他們商量商量,說不定能幫上忙。”三弟直接說道。

  “哦?”太平道人對此很是好奇。

  “比如青梅道友,這位道友出身於梅花道,青梅道人對於咱們的理想就很是敬佩,還說今天要帶一些熱心的道友過來幫忙。”

  “那還等什麼?和我一起去迎接啊。”

  片刻後,太平道人就來到了太平港,看到了青梅道人,也看到了姜華,還看到了姜華身後的一千戶百姓。

  姜華對著太平道人介紹道:“道友,這一千戶百姓半月之後可就交給你了。”

  這些百姓,大都衣不蔽體,渾身上下也都髒兮兮的,大多長期捱餓,皮包骨頭的不在少數,身體畸形的一眼望去也有不少。

  看外形就知道,這些百姓大多數都是野人。

  在姜華看來,直接把這一千戶百姓交給太平道人,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太平道友懂什麼?

  他什麼都不懂!

  姜華不懷疑太平道人的決心,也不懷疑太平道人的財力,但這一千戶百姓,怎麼都得先養上半個月,過上半個月正常能吃飽的日子,先讓身體緩一緩,然後才能去過正常的生活。

  否則,如果真的按照太平道人二弟三弟規劃的那樣,只會讓很多百姓吃壞肚子,吃壞身體甚至一開心一激動直接死了……

  “接下來,這一千戶百姓會在港口附近早已建設好的營地之中集體生活半月,這半個月主要是緩慢恢復身體,稍微養一養,半個月後就能直接前往太平鎮過日子了。”

  太平道人看到這些百姓的瞬間,就明白了姜華的想法:“沒問題,這些百姓確實得好好的養一養。剛好,接下來半個月,我和弟弟還有諸位弟子們,也能近距離的接觸這些百姓,給他們希望,同時向他們傳道。”

  傳道!

  太平道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宗教!

  官員他信不過!

  所以,太平道人思考許久之後,決定開創太平道,然後讓治下的百姓成為教眾,用教規來治理一方。

  聽上去就很理想主義,不是很靠譜的樣子,但還是那句話,只要不是太過離譜,姜華並不干涉。以太平道人三兄弟的實力,兜底一個千戶小鎮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