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反思自己

  他不一樣,他喜歡搞藝術,你想想,一個藝術家怎麼會喜歡戰爭呢,但是聽說能趁機收回幽雲十六州,這可是光宗耀祖,揚名立萬事情啊,這宋朝的開國皇帝都沒做到事情,這要是他這裡做到了,那他豈不是會青史留名。

  雖然宋徽宗不喜歡戰爭,對戰爭一點都不感冒,但是他對青史留名還是很感興趣的,人都有虛榮心,即使是宋徽宗這樣的政治廢物,政治弱智,他也想名垂千古,也想有個好名聲,讓後世的人記住自己,雖然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讓後世人罵自己和嘲笑自己的。

  但是在他的世界觀裡,和是非觀裡,當時不是這樣的,老百姓也不敢說出真心話,畢竟誰敢給皇帝提反對意見啊,誰敢說皇上,你這不對,那不對。關鍵是宋徽宗整個人都有問題,他這個人本身就不適合當皇帝,他就是一個搞藝術的,所以他的思維就不是帝王的思維。

  那皇帝說什麼都不對,哪個大臣敢這樣的批判皇上呢,尤其是當朝的皇帝,如果是前朝的皇帝還可以,對當今皇帝指手畫腳,這是不想活了的節奏啊。

  大臣們還都不傻,知道命重要。就算是歷史上有直言進諫的大臣,像是魏徵和唐太宗那樣的君臣關係,那也是僅有的那麼幾個例子,那不知道多少和皇帝直言進諫的都被皇帝砍了頭,這都是輕的,有的甚至給滅了九族。

  魏徵和唐太宗的君臣關係為啥能被後世的人所稱頌,就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太少了,不光是魏徵值得後來的臣子學習,這唐太宗能聽取魏徵的直言進諫的事情更加的值得後人稱頌,只有這兩個人都忠於職守,這樣完美的君臣關係才能維持。

  中國歷史上不缺乏直言進諫的大臣,更缺乏的是想唐太宗這樣能有包容心的帝王,能真的去聽取大臣的建議,並且能對大臣提出的反對意見,能不生氣。

  唐太宗可是出了名的明君,那比宋徽宗差的可不是一個檔次,那能甩宋徽宗好幾十條街呢,宋徽宗什麼貨色,那就是政治弱智。

  什麼樣的人吸引什麼樣的人,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你身邊的朋友就是什麼樣的人,皇帝也一樣,是明君的身邊圍繞的都是敢於直言覲見的大臣,要是昏君的,那身邊都是些奸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