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銘陸預 作品

第1143章 作戰思想

  大多數的鹽商都是去那裡取的鹽。

  如果想要打探相關的消息當然也是去的那裡。

  劉永銘最後還是同意了讓那一夥山匪在前頭開道。

  有了那夥山匪的幫助,劉永銘、夏冰、杜祖琯一行人是暢通無阻。

  山匪們並沒敢向榆林走得太深,畢竟他們現在還是被官府通緝的對象。

  他們轉道去了鹽州,劉永銘、杜祖琯、夏冰等人則是進了榆林城裡。

  榆林城以北即是長城,此處有一個鎮北臺。

  出了鎮北臺再往北走一段路即是榆林榷場了。

  劉漢並不是第一個在榆林府建立榷場的,之前便也有設立過。

  但那個榷場卻不是在鎮北臺以北,而是在榆林城往南的鎮川。

  原本戶部丁成儒、李裕、厲舒才三人議出來的場地也是在那裡。

  因為鎮川位處於兩山之間,來往的漢地商賈及蒙人商隊容易接受盤查。

  但是兵部侍郎孫尉覺得,鎮川太過於靠近內地了,如果榷場交易發生衝突,蒙人發難而引發騷亂,光靠著當地的衙役兵丁是無法維護局面的。

  等徵北大營的軍馬到來,事態都不知道要發展成什麼樣。

  最好是選擇一個能讓徵北大營騎兵快速到達的地方,這樣蒙人也就不敢亂來了。

  孫尉是太子黨且所說的建議也極為有道理,曹嶽同意的同時狄懷庸也相應的附議了一下。

  內閣不批這事就成不了,戶部最後沒有辦法只得妥協,往北再選擇地點。

  最後選擇在了鎮北臺以北的一場草原開闊地上。

  鎮北臺是長城的一部份,裡頭當然會有重兵把守,騎兵也不在少數。

  但是徵北大營卻不在這裡。

  一般人會覺得長城作為主要防禦手段,主力大軍的中軍指揮所就應該設在長城以裡。

  這種想法不能說是不對,而是有些侷限性。

  徵北將軍師無疾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不會簡單的依託山地地形成行防禦作戰,而是向朝廷申請裝備與馬匹,大膽地訓練成建制的騎兵部隊。

  他的主要作戰思路是,化被動為主動,利用騎兵部隊的機動性與黃河的天然屏障,對渡過黃河的北方遊牧騎兵進行阻擊。

  如果對方太過於強大,那麼便以少量輕騎進行騷擾。

  騷擾的對象是對方作為軍糧的羊群。

  到你氣竭之時,想要逃走,黃河又會成為一道阻礙。

  到時候即可用騎兵部隊伺機尋找會戰戰機。

  你是騎兵,我也是騎兵。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便是師徵北的定邊方針。

  畢竟長城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被遊牧騎馬攻克的。

  師無疾還專門訓練了一支用於長途奔襲的輕騎。

  只要蒙人也來襲邊,這支騎兵就會馬上渡過黃河,向蒙國龍庭所在的塔利城進發。

  打不打得下塔利城無所謂,只要對經過的牧民進行騷擾,對塔利城進行威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