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七十六貪墨誤事

並隨後開始列陣,向燕軍所在偃月城和聯營方向進發,開始攻打偃月城和濡須水兩岸的燕軍營壘。

第一步,自然是負土填壕。

數不清的魏軍士卒開始拿著木盾,用簍筐揹著土往燕軍營壘前的溝裡運。

而這一過程,則是充滿了艱險的。

燕軍在戰前,每營都大量裝配了弓弩,並且在瞭解東魏軍的披甲率之後,還打造數目很多,但造價很低的竹箭。

這些竹箭的製作方式極為簡單,沒有箭翎,準頭、射程、殺傷力都不如制式箭矢。

但就一點好,便宜。而且對付沒有甲冑的魏軍雜兵,十幾步的距離足夠殺人了。

甚至有的竹箭甚至在近距離命中之後,根本無法造成致命傷,但他會讓中箭的魏軍雜兵喪失行動能力,並且躺在地上慘叫。

這種慘狀對於魏軍士卒來說,是對他們士氣的極大打擊,很多士卒在填土的時候都畏畏縮縮,不敢上前。

從而導致本來就不快的填壕進程,更是遙遙無期。

至於偃月城這裡,李元徽中軍、中壘、虎步三營,共裝備三千具強弩,甚至城內還架設了數十架投石機...當然,在魏軍填壕的時候,輪不到動用這些,光是弓手抽冷子射的箭就讓寫負土的魏軍膽戰心驚。

連著填了三天,負土填壕的進程就讓魏軍的將領明白,這麼個填法,明年開春也別想打下燕軍佔據的濡須塢和河邊營壘。

魏軍各級的將校也是發了狠,最後讓督戰隊拿著刀催促著各部的輔兵雜兵去填壕。

兩難之下,魏軍差點譁變了。砍了幾十顆腦袋才把事情平息了。

不過士氣也變得一場低落。

本來輔兵雜兵就都是流民組成的,東魏又缺少足夠的裝備和糧草把所有人都武裝起來。

所以才形成了以精銳驅使雜兵的作戰方式。

對於精銳嫡系,自然是待遇優厚,用做好的兵器,穿最好的甲冑,至於雜兵,可以說是飯都未必吃得飽。

這種情況下,雜兵們未必沒有怨氣,不過是在亂世,能吃一口飯不容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