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創業

隨著改革的深入,整個粵閩兩省的經濟都搭上了快車,快速的發展了起來。

這其中民營經濟的發展也與日俱增,前些時候雖然因為一些原因受到了一些打擊,可是最近又活躍了起來。

鵬城,作為粵閩兩省的急先鋒更是如此,可謂是以三天一個樣的速度在飛速變化著。

這裡面只要是肯吃苦耐勞來務工的都把錢掙了,有些頭腦靈活,敢闖敢拼的更是積累了第一筆財富,每個月好幾千塊的收入不在話下。

這在這個年代,那真是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實現初步財富自由了。

不過對於這些人的收入或成就張建邦是一點都不羨慕,別看他只是廠子裡的普通工人,可是奈何有個好兒子呀。

他兒子恢復高考後考上了首都最好的大學之一的清大誰不知道,在十里八鄉那都有名。

本來都以為他兒子張慶元畢業後會分配哪個大廠去當幹部呢,可是人家直接被港島的大公司選中掙大錢去了。

一個月9000港幣的收入,比大多數家庭全家一年地收入都高,過年的時候回來就給家裡置辦了全套的家電讓左鄰右舍哪個不羨慕?

鵬城可不像其他地方,資本的萌芽已經興起,早已沒有了那種大鍋飯香的概念。

也正是因為兒子的出息,張建邦對於那些掙大錢的人一點都不羨慕,可是這個他為之驕傲的好兒子最近卻讓他操碎了心。

“你就說你個死仔包,砸鍋賣鐵的供你讀書,可算是考上大學畢業找到了好工作,這才兩年你就辭職不幹了,非要回來自己做生意。

做生意能掙多少錢?能有你一年十幾萬港幣的工資多嗎?

咱們張家那是祖上冒煙了有了這麼好一個機會發家,你倒好,說不幹就不幹了。

不僅攢下的那十幾萬港幣都投了進去,還借了好幾萬,要是虧本了,你拿什麼還?難道還能再去港島上班不成?”

面對張建邦不停的嘮叨,張母把手上端著的粥放在餐桌上替兒子解圍。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比你懂得多的呀?

從兒子辭職回來創業你就每天不停的叨叨,你不煩兒子不煩我還煩呢。

再說了,這不還沒開業呢嗎?你怎麼就知道賠錢了?”

本來就來氣的張建邦,聽到妻子的問話勁一下就上來了。

“你懂個屁,你看他選擇的那個生意能賺錢嗎?買那麼多二手大車幫人家拉貨,哪個廠子沒有自己的車隊呀?

指著那些個體戶,誰家每天都有東西需要送呀?”

原來張慶元選擇的是物流業務,這和他的專業可嚴重不符,他也沒接觸過這個行業,這事還要從他休假搭車回鵬城說起。

一次他回家正好搭上一班港島來鵬城送貨的貨車,於是花了50港幣就跟著一起回來了。

這事很常見,很多有點小聰明的司機都是這麼幹的。

這些貨車都是有手續的,再加上幾乎每天都來回跑,所以對人員檢查的並不嚴。

這也給了很多人發家致富的機會,他們搭車去港島,然後從港島整一些緊俏貨回來賣,從中獲利。

尤其是一些電子錶,磁帶,錄像帶這些港島滿大街都是的東西,在粵省可是非常好賣的。

那些剛出來的錄像帶拿到地下錄像廳價格就翻了好幾倍,還供不應求。

張慶元也一樣,因為家在鵬城附近的村莊,回來非常方便,他休假的時候經常搭車回來看望一下父母。

以前的時候張慶元沒有注意過,直到這次司機趕著送貨,說要送完貨才能送他回家。

他才知道原來港島來的貨車都把貨卸在一個大貨場,至於後面的路程怎麼辦他們就不管了。

看到這種情況,還有大貨場各種託關係找車的人員讓張慶元看到了商機。

於是他直接在大貨場下車,找那些個體戶開始攀談了解情況。

通過閒聊張慶元知道,以前近的地方加點錢他們還管送,可是後來有些地方的人看到他們是港島車牌,就開始設路障收過路費。

消息傳出後,就有村瘤子抓住了機會。

看到港島的貨車就往路中間一站,想過先交錢,不多,五塊十塊就行。

錢是不多,可是擱不住路卡多呀,所以後來港島的司機沒有一個人願意多跑,都是到了指定的大貨場卸車走人。

看到這樣的情況和大貨場每天堆積的貨物,還有各種拉關係找車的人讓張慶元看到了商機。

現在鵬城可沒有專業的運輸公司,這完全就是一個空白地帶。

你找別人也是花錢,還搭著人情低三下四的看人臉色,關鍵是時間上還沒譜。

這時候要是有車隊每天準時發車,花的錢也不比你找人花的多,誰會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