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羽毛 作品

第353章 好吃的牛雜

    這東西是廣東人常吃的東西,我當時在廣州就已經愛上它的味道了。”

    莫莉說完,則是看著牆壁上關於對牛雜的介紹。

    牛雜,又稱“牛雜碎“,是牛內臟的統稱,是發源於老廣州地區的一道傳統美食。

    據說,上古一位大王在先農壇親耕祭祀農神時,突然天降大雨,大王看到當地百姓饑饉,立即下令屠宰親耕的牛,將其牛肉、牛肚、牛心、牛肝、牛百葉、牛腸等放入鍋中。

    百姓食後醇正鮮美,味道甚好,至此流傳下來。

    故事從湛江的湖光巖說起。

    相傳原先那裡並沒有湖,原是寧、託兩條村莊,住有數十戶人家,男耕女織,人們本都過著安定和平的生活。

    有一天晚上,一頭白牛不知從什麼地方來到村裡牛雜,無知村民欲擒而殺食之,有一老嫗見狀勸告曰:此乃天宮下凡神牛,切不可傷害,若加傷害,必遭其禍殃矣!眾村民不聽勸告,將牛宰而烹食之。

    是夜,突雷霆地裂,傾刻二村沉淪為湖,惟老嫗與兒子不食而平安無恙矣。

    老嫗知此乃天庭報應,遂取來牛雜加入各種藥材及一些特別配料以砂缸燉熬,意籍藥療以復白牛元神並祭奠遭難的村民、祈禱蒼生平安。

    終於感動天庭,白牛復活並馱著老嫗昇天了,該湖從此水淨如鏡;其水位終年平穩,淫雨數月不溢,大旱百日不涸。

    後時常有一白牛與一仙女出現在陷湖和七星巖洞間,其行蹤飄忽,專為黎民消災賜福。於是人們便修築了一座白牛仙女雕像以紀念這段悽美的故事。

    後來此燉制牛雜的秘方終流傳於世並暗在民間秘密傳承,就是今天的洶湧牛雜。

    據說寇準遭貶在雷州時,也曾吃過此牛雜。

    看完了這段簡介,牛雜店的老闆端著一個托盤走過來,裡面裝著兩大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牛雜。

    將兩大碗牛雜放到了桌上,老闆說道:“桌上有調料盒,二位可以自己依照口味添加,二位慢用,有什麼需要儘管叫我。”

    看著這麼一大碗的牛雜,莫莉也還是第一次這麼吃。以前在深圳,都是用小紙杯裝的牛雜,可沒有這麼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