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山 作品

第112章 產業鏈和市場

約瑟夫心說果然是大格命時代的人才,一點就通。

他繼續道:“所以我們要發展蒸汽機產業,就要從一開始就重視產業鏈。

“從最基礎的煤鐵礦開採以及運輸開始,到製造基礎測量工具的工坊,再到印刷圖紙、文件的工坊,再到搭建測試試驗檯的工坊。

“逐漸過渡到建起生產小零件的工坊,鑄造機器粗胚的工坊,一直到組裝起整臺蒸汽機的工坊。

“最後還有蒸汽機的銷售、維修,現場裝配等等一系列的配套產業。

“有了這些,我們才算是真正有了製造蒸汽機的能力。否則哪怕我們能照抄出英國最新型號的產品,也遲早會被英國人再次遠遠甩開。”

米拉波在他說話間,早已讓僕人拿來了紙筆,開始認真地快速記錄起來——這些概念都是他從未聽過也從未想到過的,令他如同打開了一道通向新世界的大門。

那是名叫“工業化”的世界。

約瑟夫等他停筆,這才接道:“產業鏈是產業的基礎,但想要產業能蓬勃發展,還需要有‘產業循環"。

“簡單來說,就是‘資金-生產-市場-回籠資金"的過程。

“其實這麼說並不夠準確,產業真正的應該是市場,由市場催生出生產的動力,進而吸引資金投入……”

他說的這些東西在後世幾乎是眾所周知,但眼下距離亞當·斯密寫出《國富論》僅僅過去了十多年,對資本運作也只是提出了最基本的概念,遠沒有後世這些精煉與實用的理念。

約瑟夫又就這些問題詳細講述一番,最後道:

“所以,對於工業產業來說,市場永遠是最為重要的。只要市場夠大,利潤夠高,其他阻礙再大,相應的產業也一定能發展起來。”

米拉波皺了皺眉,道:“殿下,可是法蘭西並沒有多少需要抽水的礦坑,更沒有自動織機……這蒸汽機的市場似乎很小啊。”

約瑟夫搖頭道:“有很多的市場是需要我們去挖掘的。

“比如現在大家都在用水力磨坊、水力榨坊,這些都換成蒸汽機來驅動的話,效率會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