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璇璣 作品

第21章 鬥腕

雖然他本質上並不是一個愛湊熱鬧的人,但瞭解清楚自己周圍的環境以及發生的事情,是人類的本能。

正好剛剛做完三組引體向上,李昂原本也打算休息幾分鐘,於是他也跟著湊了過去。

靠近人群,首先收集到的信息不是他們在做什麼,而是一股濃烈的除汗香氛的味道,夾雜著各種各樣,各有風格的體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在美國,早晚得習慣這種味道。

李昂湊近了些,才發現原來是大家在圍觀兩個人掰手腕,或者更準切點來說,叫做Armwrestling(手臂摔角),國內一般叫做鬥腕。

剛剛好,他以前對這種運動也有過些許瞭解。

譬如在跑男綜藝中,就有過國內鬥腕冠軍魏思澄參加。

這種運動和國內各個地方,規矩不同的掰手腕、掰腕子並不能完全等同。

因為它劃分了一種統一的規則,這種規則加強了運動的競技性,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掰手腕的安全性。

民間的自發開展的掰手腕,因為規則不一,發力姿勢不標準等原因,過程中關節受傷、韌帶拉傷等情況屢見不鮮,甚至更嚴重的還會有斷手的情況。

但實際上,鬥腕運動,在國外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規則也相當科學且嚴謹。

在允許身體運動、肘部滑動的同時、增加了手部扶柄的同時,也有各種限制。

像是不能雙腳同時離地,防守時肩膀不能低於桌面三秒、劣勢情況下,脫手判負、肘部不能離開墊子等規則。

嚴謹的比賽規則也讓這項運動的職業生涯極其漫長,許多選手,六七十歲,頭髮都白了,還能在年輕人面前不落下風。

思緒回到眼前,面前鬥腕的一個是身材健壯,留著金色捲髮,絡腮鬍的白人男子,另一方是肌肉維度更加誇張,身材可以和美國隊長比拼的猩猩隊長。

看了他的胳膊,再看自己的,李昂感覺自己得兩到三條胳膊加到一起,才能趕上。

雖然猩猩隊長那一方,胳膊的肌肉量要更大一些,但兩人的實力似乎相差不多,依然還在僵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