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顏方詡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聯盟正在瘋狂吸血

  而現在,顧航在這場戰爭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當然就是整個七馬地了。

  簽完了七馬協約的周邊六個星區,成為了聯盟實質上的附庸。

  最近一次的帝國稅徵收,也是聯盟第一次‘幫’帝國收稅。

  在他們簽完協約之後,稅收工作就開始了。

  那些行星總督一個個對此都很有意見。

  不是兩年一收嗎?

  距離上次交帝國稅才不到一年,我們籤七馬協定長的也就半年、短的剛籤一兩個月。

  你這就要收帝國稅了?

  聯盟也是有話說的。

  戰爭時期,稅收從兩年一次變一年一次,很合理吧?

  我又沒調整你的稅額!該多少是多少,只是非常時期,我一年收一次而已。

  在聯盟的威勢之下,這些星球最終也就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六個星區,一共一千一百多億人口,也確實通過徵稅徵到了將近120億稅幣的物資。葉莉西亞的艦隊中,那大半個顧氏商行的船隊,以及在這些星區徵召的一些小型帝國商會艦船,都在努力的幫助聯盟運送這些資源。

  這些資源各有用處,有些直接就打包送去前線了;大部分則運回了天馬星區的各個世界,作為原料、作為後續加工品,用於生產更多的戰爭物資,或者乾脆被用來給天馬星區的工人們發放資源,代替原本要發放的福利、津貼和薪酬,省下了聯盟的錢,可以更進一步用於發展。

  而除了這120億的帝國稅之外,還有10億稅幣的額外戰爭稅款,以及大量的行星防衛軍,在被當做人稅交之外的部分,也被徵召了許多,作為‘協約軍’。有的,乾脆就直接作為兵源,補充進了聯盟陸軍裡面去。

  這加起來130億稅幣的收益,幾乎已經抵得上聯盟過去的年收入了。

  天馬星區的六百多億人口,每年交完帝國稅之後,剩下留給聯盟的財政收入,也就138億而已。

  而現在,三大部分:聯盟本應交的113億帝國稅不用交了,可以自己用;原有的138億財政收入;七馬協約帶來的130億收入。

  總計381億,這就是聯盟在戰爭開始之後,每一年可以動用的財富。

  這是鉅款!

  如果以艦船的價格來衡量,那就是22艘‘狂鯊’驅逐艦;是5艘‘音樂家’巡洋艦,還有富裕;就算是購買戰列艦,一年買不起,那兩年也能買上一艘。

  當然了,現在沒地兒買去。而且,這筆錢也不是沒有花的地方。

  實際上,聯盟現在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

  前線慘烈的戰爭,光特米爾5號上,聯盟一個月就要砸下去五億,這還是本土行星承擔了相當一部分戰爭消耗的情況下。

  更別說,還有大量的聯盟部隊,在霧馬、鷹馬星區,持續的清除當地的綠皮入侵。雖然烈度跟特米爾5號這種主戰場沒得比,但是數量多啊!

  而且,遠比聯盟陸軍數量大得多的‘協約軍’,雖然理論上戰爭耗費是由出兵的各行星承擔,然而這些行星不一定出得起這個錢,也不一定出的夠及時——這還真就是能力問題——聯盟也不可能真的不管。

  全都要錢。

  海軍也是個巨大的無底洞。

  更別說,聯盟還在持續的建造新的艦船、擴增新的軍團。

  一年砸在軍費上的,就超過了170億。

  要不是不用交帝國稅了,聯盟靠自身的財政根本扛不住這樣的開支。

  而現在,聯盟不僅扛得住開支,還能有兩百億富餘。而這些錢,擴軍工、生產再投資、天馬九大行星的基建……全面上馬,甚至比戰爭開始之前更加紅火。

  原本都已經不對奧賽娜做要求的經濟生產增長指數,反而在這巨大的額外財富投資之下,給完成了。

  甚至完成的遠超預期。

  10%?妥妥的超了!

  聯盟明年的財政結算,估計能有160億以上,對比戰爭前的138億,有明確的增長!

  顧航當然不否認,聯盟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周邊六馬地的吸血上。

  但是,本來他們也要被吸,甚至天馬星區自己也是要被吸的。以前是被帝國吸,現在,特殊時期,帝國吸不著了,還不許聯盟吸幾年了?

  吸得真爽。

  除了‘附庸’之外,聯盟從戰爭中獲得的好處,還有直接的‘戰利品’。

  打綠皮本身是沒啥收益可言的,那些綠皮的武器裝備、艦船,就算是繳獲了,人類也用不了、用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