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史 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取瑟而歌

有些事情就是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話聽起來是對的,可是怎麼做是個問題。

見到朱允熥皺著眉頭,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葉兌淡然一笑,繼續說道:“讀書人皓首窮經入了官場無非就是三條路可走。一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二便是好名求利,在官場之中無所不用其極以達成目的,三則是得遇明主一展心中所長,不枉此生。”

說到這裡,他略微停頓一下,語氣之中略有感慨之意:“如果是第一類人,本事雖然不行,不過也算是安守本分,遇善得善,遇惡得惡,全看個人造化。至於第二類人可為爪牙,既給予好處,又要時時敲打,不使其脫困。最後一種人最為難得,要先問其志,再用其力,方能夠相得益彰!”

說白了,作為一個上位者,你要懂得用人,只要把這三類人給籠絡住了,其他還有一些個別之人,為數太少,根本就不能興風作浪,大局自然在掌控之中。

這話雖然說的很簡單,但是能夠說得如此透徹,足可見這葉兌的本事。

朱允熥聽完之後沉默片刻,這才說道:“先生的意思我聽明白了,也就是說沒有不能用之人,要看怎麼用!既然先生看得如此通道,為什麼不留在京城?輔佐陛下呢?”

而葉兌緩緩搖了搖頭,笑著說道:“能知人而不自知這是人的通病,我也不能免俗,雖然說讀書多年略有所得,可是我的性情淡薄,不想為案牘所累,所以樂得躲個清靜。”

說到這裡,他話題一轉:“老夫聽說在安南有一種稻穀,一年可種三季,殿下命人在郊外田上種植的作物明顯是想要提高糧食產量。所謂節流不如開源,殿下想要讓百姓衣食富足,不妨派人到安南去,尋得此物加以推廣,就算是每畝稻穀的產量有所減少,可是一年能熟三季,於民有利!”

三季稻?

朱允熥頓時心中就是一動,他怎麼把這事給忘了,於是他便問道:“一年三熟的稻穀我倒是聽過,還有一年兩熟的稻穀,不知先生可有曾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