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1 章 171

 在送別了劉夫人後,李清月便朝著澄心提及了自己的想法。

 澄心:“以飛鴿送信?”

 李清月答道:“對,我隱約記得聽人說起過,豢養的鴿子能夠識別歸途,故而用來送信,方今有這樣的手段嗎?”

 對上小公主這雙求知慾旺盛的眼睛,澄心總有種自己又被當作了臨時書庫的感覺。

 但想想公主還有諸般事務要忙,未必有充足的時間讓自己精通雜學,這問詢也挺合理。

 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她在幫忙管賬管事的同時,還總得想辦法敦促自己切莫鬆懈。公主無暇往來的人,她便得想辦法和她們交談,從中獲取到零碎卻有用的信息。

 這麼一想,信鴿……她好像還真的聽說過。

 澄心努力從自己的記憶中搜尋了一番,緩緩答道:“雖然前朝就有這樣的風聞,說是漢朝皇帝有用過信鴿報信脫逃,但終究沒有信史記載,反倒是從西域來的波斯商人,將更為行之有效的信鴿豢養手段傳入了中原。但因中原境內以快馬送信更能確保信件平安抵達,最後將此法用於實際的,反而是南方的海路商人。”

 李清月沉思,很覺有理,“也對,中原若是這麼用的話,以關中眼下這麼多的人口,那信鴿沒送到人的手裡,剛一飛低,可能就被射下來燉湯了。”

 澄心:“……?”

 倒也不用說得那麼真實。

 李清月卻彷彿渾然不覺自己說了什麼令人哽住的東西,繼續說了下去:“但熊津和泊汋之間,是不是就如同安南、廣州、崖州等地的海路情況一般,也能用信鴿快速送信,節省船隻往來消耗?”

 這一點對她來說其實很重要。

 她人在遼東,卻沒忘記,自己真正的職務還是在熊津。

 更沒忘記,在熊津的旁邊,除了一個被她屢次想辦法敲打,基本已經安分下來的新羅王金法敏,還有一個野心勃勃、正在鞏固改新成果的倭國太子!

 當年高麗海上的一把火,或許能夠嚇退他們一時,卻無法嚇退他們一輩子。一旦熊津這邊的戍防稍有疏漏,他們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她必須對此提前做好準備。

 畢竟,戰爭這種事情講究的就是一個兵貴神速,若是訊息的及時性無法得到滿足,很有可能會讓安東都護這邊發起的支援不足以對症下藥,讓倭國找到登臨半島的機會。

 水路其實已經算快的了,但比起空中的飛鳥,還是差了許多。

 既然如此,不如試試建立一條空中的信鴿消息渠道!

 也說不定,此法固然用在邊地往中原內陸有些不妥,用在其他地方卻可行。

 比如,從青州海州等地往遼東、從鄯州蘭州等地往吐谷渾,從益州梁州往更南邊的南詔!

 總之,她得先試試才知道,是否能將其用在更多的地方。

 “唉,真懷念有手機的時代啊……”李清月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嘀咕了一句。

 澄心能

 看到的(),只是她在自言自語了什麼後(),在面前的地圖上畫出了若干條連線,臉上則露出了幾分籌謀之色。

 而後擱下筆,斬釘截鐵地說道:“我打算讓人往南邊走一趟。把信鴿馴養的方法弄到手!”

 ------

 姚元崇有些奇怪地從卷宗後面抬起頭來,聽著澄心前來告知的消息。

 從十月持續到二月的中原漢話教學,在打卡獎勵的影響下成果卓著,所以,以盧照鄰為首的開班授業人員都可以暫時將這份工作交到尋常小吏的手中,重新投入到了戶籍登記造冊的工作裡。

 不過說實話,就算教習官話進度緩慢,也得先有個輕重緩急之分,先將人轉入到正事裡。

 畢竟,泊汋從原本的千戶之民擴增到兩千戶,無論是封地範圍的界定還是對百姓的歸化安頓,都是個大工程。

 饒是有去年的經驗,在還有其餘各項工作都在展開的情況下,人手總是有些捉襟見肘的。

 姚元崇感覺自己的武將美夢距離自己更加遙遠了一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光是手頭的卷宗就能讓他忙得焦頭爛額。

 結果公主竟然在此時還有些新的想法?

 “向封地內徵聘有養鳥經驗的人,優先養過鴿子的,這還算可以理解。”

 這項工作有明確的薪酬月俸,對那些依然對種地懷有戒備之心的人來說,還能算是個好差事。

 “調動一部分長於狩獵之人,在北地捕獲優質的鴿子,預備取其後代作為將來的信鴿,這也是應當的。”

 能夠在北地活動的信鴿和南方的信鴿確實不同,無論是飛行還是抗寒能力應該都有差異。直接在本地選種能避免很多麻煩。

 反正原本就有一批長於狩獵之人定期在為駐軍提供肉食,再多打一份工也不麻煩。

 “可為何要讓人往南方去?”姚元崇問道,“若如你所說,這信鴿豢養之法,其實最早是從波斯傳入中原的,我估計關中應該也有記載。達官貴人之中愛好獨特的可不在少數,大有可能會包含這個。”

 直接去長安問就是了。

 這比起南下到廣州的海航路線,要安全得多吧。

 澄心搖了搖頭,“話是這樣說沒錯,但一來,這信鴿飼養之法,尤其是令其通行海上的法子,應當還是南方更為完備,免於我們這邊走彎路。”

 “此外,公主的意思是,她想讓人去廣州貿易口岸一觀,看看有沒有能用於和我們這邊往來交易的物品。”

 “往來交易啊……”

 盧照鄰聞言,從另一邊探出了頭,“早年間,應該是北魏時候吧,有個叫郭義恭的人寫了一本書,叫做《廣志》,寫的就是南方地區的風土特產,被鄧王收在書庫之中。其中有提到個東西,說是廣州一帶特有的白桐木,其上的白毛能夠編製成布,也不知道此物數量如何,能否引入北地。”

 “交趾等地還有種名為檳榔的果實,聽孫神醫說有抗毒驅蟲之效,只是不能多用。再便是此地與印度等國有

 () 海上貿易往來,應該還有些新奇物品。不過現在就往那邊去,是不是有些過早了?”

 盧照鄰話剛說到這裡,又忽然卡殼在了當場。

 他臉上的凝重之色並未逃過一旁王勃的眼睛,“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麻煩事?”

 “不……不是麻煩事。”盧照鄰努力讓自己語氣如常地答道。

 他是怕自己說多了,就像是之前的送信一般,被公主盯上,作為這個南下考察之人。

 雖說這也得算是個為公主立功的項目,但他怎麼想都覺得,貴精不貴多的道理在任何事情上應該都是適用的。

 他往公主麾下的人裡看了一圈,發覺只有自己乾的事情最雜。

 眼下看起來是沒什麼問題,但將來如何就不好說了。

 不妥不妥。

 總不能真如公主所說,主簿大多不幹主簿的活。

 再說了,他這人雖然和人往來的本事尚可,因為出任鄧王府典籤的緣故,翻閱過的書籍也比尋常人多,但真要說去從事商貿之事,那也過於難為他了。

 相比之下,他還是更喜歡在此地繼續從事教化。

 不過他的擔心顯然是有些多餘,下一刻,他就聽見澄心說道:“公主的意思和盧主簿所說的差不多,所以需要尋幾個擅長做生意的人和我一起,往南邊走一趟。”

 她朝著姚元崇看去,目光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公主的意思是,讓阿左這些人去試試?”

 姚元崇思量了一瞬,發覺這可能對阿左來說確實是個好差事。

 在泊汋這地方充當中間商能賺取到的錢財有限,冬日的兜售新米也只是個臨時工作,隨著此地的人口興盛,阿左的作用也會被其他人陸續取代。

 反倒是這新出的海航貿易,還幾乎是一片空白的狀態,不如從中挖掘出些發展的前景來。

 作為頭一批選擇和安定公主合作的高麗人,又有母親加入到了龐飛鳶的守城隊伍中,阿左的忠誠性也要比其他人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