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45 章 145(一更)

 幸不辱命這四個字一出,李治再有多少睡意朦朧,頭疼腦熱,也得在此刻完全清醒過來。

 面前的皇后眉目神飛,那雙炯然生光的眼睛裡還帶著幾分邀功的得意之色,又或者是那目標達成的勝果,彰顯在了她的眉眼之間。

 哪怕她還未曾開口提及集議的場面與結果,李治也完全可以猜到,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風雲盛況。

 可即便如此,當李治聽到皇后提及,她選擇將這些持有反對意見的僧人引入中臺都堂旁聽,讓他們看明白大唐上層官員的傾向,選擇用先糊名後公開的方式,使得結果朝著更有利於帝后的方向發展,還是不由為這份謀劃而叫了一聲好。

 好厲害的一出謀劃!

 “媚娘……”李治握住了身旁落坐的皇后的手,不由感慨道:“我真應該慶幸。”

 真應該慶幸他選擇的身邊人是這樣一位聰慧絕倫的女子,也唯有這樣的天生政客,才能在天子體弱之時,支撐起李唐的門庭。

 他更應該慶幸,在皇后自薦來督辦此事的時候,他並未因為種種顧慮而將其推辭。若如此的話,他恐怕根本無法成功下達那條沙門拜君的詔令。

 這出皇權與宗教的博弈裡,若用尋常的手段,怎能拿出足夠令人信服的結果呢?

 起碼許敬宗等人籌劃的流程就應當不行!

 而現在,這份勝利是由皇后帶到了他的面前,讓他一時之間忘記了身上的疾病負累。

 哪怕隨後的詔令正式下達中,可能還會有一番考驗被擺到面前,起碼現在,他有一番說辭用來堵住那些僧人的嘴了。

 大唐議政之中,集議制度向來公道,所以最後這份寫有一個個名字與結果的公案,就是官方態度的一錘定音。

 這讓他比他的父親在此事上走出了更遠的一步。

 或許他也能不必像是先帝一般,在推行僧侶致拜父母詔令的兩年後又將其廢止。

 畢竟,在當下的大唐內外政/治局勢下,他應當還能不用擔心到這裡。

 他已快速地將思緒轉回到了眼前,朝著皇后問道:“媚娘想要何種獎勵?”

 皇后作為他的代表,強勢地壓下了這些僧人的囂張氣焰,當然要賞!

 不僅要賞,還得要重賞。

 只可惜她的那些個親戚著實不夠爭氣,裡面竟然選不出個可用之才,讓人總覺得武家的鐘靈毓秀之氣是不是都生在了皇后這裡。

 好在她雖沒有衛霍這樣的外戚,卻有個在行軍作戰中表現卓越的女兒,還有幾個聰慧的兒子……

 可因為皇后的緣故,又在此時獎勵太子皇子還有公主總是有點奇怪,李治覺得,還是將這個選擇權交給皇后為好。

 武媚娘也一點不帶含糊地答道:“既然陛下要賞,那我自然該當接著,若非要說的話,我還真有三件事想要得到陛下的準允。”

 見李治頷首,她接著說了下去。

 “其一,便是嘉獎一番籌辦此事的

 司禮眾官員和右相等人。若非他們通力合作配合,此次集議也無法如此順利舉辦。當然,也多虧陛下對我的委任,才讓他們之中沒出現什麼陽奉陰違之人。”

 李治輕咳了一聲。

 別以為他聽不出來啊,在皇后的話中分明有對一些人的內涵。

 但在她剛為李治帶來的重大政治收穫面前,這種方式的告狀既然只是要個獎勵的結果,他也沒必要非要讓皇后與對方和解,更沒必要讓皇后受委屈。

 他也必須承認,這種方式的鬧脾氣,還怪有意思的。

 何況,比起當年一朝得勢之後就快速忘本的李義府,許敬宗此人在做事的風格上也確實要更合乎他的心意。

 該上手攀咬政敵的時候絕不鬆口,該安分守己的時候低調辦事,這才是為人作刀的優秀表現。

 獎勵獎勵他也是應該的。

 至於禮部那邊的隴西王李博乂,別管他到底是當真才幹只到這裡了,還是為了避開皇室爭鬥而有了這樣的表現,起碼在他直到暮年之時的履歷,都還是讓李治滿意的,那也確實可以一賞。

 “我會斟酌一番封賞內容的,皇后大可放心。既然是用此次的功勞來賞,這份賞賜是皇后為他們爭取的,我也會告知下去。”

 武媚娘笑道:“那我就提前謝過陛下了。”

 這句“由皇后爭取得來”的定位,對她來說有不小的好處。

 不過說起來,此次集議之中有正面角色,也就理所當然地還有些人,在李治這裡上了黑名單。

 那些投票不當的就姑且不論了,畢竟在官場上還講究一個法不責眾。可像是大慈恩寺的靈會法師,就真是讓李治感到咬牙切齒了。

 要不是皇后處理得當,他完全可以想到最後會是何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