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33 章 133(一更)

 讓安定也來參與議事!

 這話自李治的口中說出的時候,武媚娘都在臉上露出了幾分意外之色。

 陛下甚至沒在此時考慮其餘幾位駐紮在長安的將領,而是當先想到了自己的女兒。

 這無疑是意味著,女兒在東邊戰線上達成的幾場大勝,獲得的並不僅僅是官職與物質上的封賞,也不僅是她自己在軍伍與百姓之中的聲名,還讓李治在心中潛移默化地將她在戰事上的重要性一升再升。

 這種重要性,或許沒頃刻間就在他的話中表現出來,甚至在給出官職的時候猶猶豫豫。

 可當西部戰事有變,大唐面對這等巨大損失,極有可能帶來其他的負面影響的那一刻,李清月便從其他“將領”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李治心中的參政人選。

 或許當他說出這句話,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事實的時候,阿菟隨後的路就要好走得多了!

 不過在正事面前,這份改變不適合再多加討論了。

 武媚娘應道:“我即刻替陛下擬旨。”

 她又低聲說道:“再令御醫來替陛下看看?”

 李治揉了揉額角:“動靜小一些。”

 當今天子才收到了西部的戰報,就突然表現出了這樣的病情復發徵兆,對於李治的形象絕無一點好處。

 他朝著自己面前的桌案看去,還能看到在上頭擺著的一份草案,寫著《命有司議沙門等致拜君親敕》。

 這原本是明日就要對著他才經過了一番改名、整飭之後的朝堂下達的一個議題——

 討論是否有這個可能,讓僧人自此必須參拜父母以及天子。

 這不像是當年那封《道僧犯罪同俗法推勘敕》一般,可以直接向天下宣告,他要讓僧人道士都可以跳過道僧格的規定定罪,而必須經由朝堂議事市商榷。

 以李治看來,若他先後解決掉西突厥叛將,覆滅百濟、高麗,以天朝上國之尊做出此等規定,或許得到的支持會更多,所以如今正是時候。

 而現在,他不得不將這份詔令暫緩頒佈了。

 起碼,也得先解決掉西域這出傷亡的隱患再說。

 這足以見得,鄭仁泰這孤注一擲的舉動,造成的麻煩可不止在邊境!

 他此前真是怎麼也沒想到,老將晚節不保造成的麻煩,居然會比老將作戰身亡還要大得多。

 他心中的憤慨情緒,直到見到李清月以及另外三位被請來的將軍陸續抵達後,也僅僅是平息了少許而已。

 所幸,坐在下方的除了老臣,還有正值當打之年的忠誠將領,以及一個真正歸屬於大唐的新秀。

 因為緊急傳詔的緣故,李清月是被直接從御用馬場上抓回來的,在她身上還穿著一套玄赤雙色的騎裝。

 哪怕年紀是小了點,這份英姿颯爽的神態卻是絕不會遜色於任何人。

 更讓李治看來欣慰的是,在她朝著英國公等人相繼見禮後,其餘三人也並未覺得,這位皇室

 公主出現在這裡,而不是太子參與議事,有任何的問題。

 英國公也隨即切入了正題,朝著李治問道:“不知陛下此番將我等召來,是有何要事相詢?”

 李治面上的神情看似還能維繫住沉穩,桌案之下的手卻是早已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他的目光再度在下方四人的臉上掃過,這才徐徐開口:“鐵勒叛軍已成功被我大唐兵馬驅逐出天山地界。”

 這顯然是一件好事。

 可李治的神情不難讓眾人看出,事情只怕沒有那麼簡單。

 他語氣也沉重了起來:“但一月底,鐵勒道行軍大總管鄭仁泰不顧副總管薛仁貴勸諫,貿然發一萬四千騎兵追擊,深入大漠,行軍抵達仙萼河位置,也沒追到逃亡的鐵勒兩部殘兵,反而在返程途中遇到了暴風雪天氣,進而迷失了方向。”

 “在被困於大漠之中七八日後,才成功折返回營地。”

 說到這裡的時候,其餘眾人的面色也都已經嚴肅了起來。

 只是,他們縱然想過會蒙受損失,也沒想到從李治這裡說出的,會是這樣一句可怕的消息,“一萬四千騎兵中回返天山以南的,只有八百多人。其餘眾人,要麼死於風雪天氣,要麼死於相互殘殺求活。”

 “這就是最新發回來的戰報。”

 李清月神情陡變。

 什麼相互殘殺求活?那不過是李治為了讓這出軍報說給在場諸人聽的時候,還能給那頭的情況留有幾分顏面。

 在缺少糧食的情況下,士卒要如何穿過被風雪覆蓋的瀚海?

 除了馬匹之外,自然是隻能人各相食。

 那麼與其說是一萬四千多人出征,最後回來了八百人,還不如說,是他們統統都沒有回來。

 西域那頭怎麼會突然出現這樣的變故!

 在唐軍明明從去年就已經佔據上風的局面下,按理來說,今年他們只需要做好掃尾工作就足夠了。

 在高麗之戰前就已出現的“將軍三箭定天山”,甚至讓李清月覺得,自己說不定能在起行遼東之前,就在長安城裡和凱旋的薛仁貴相會。

 到時候她還能在長安為薛仁貴擺個慶功宴,然後告知於他,他當年那句“公主也能上戰場”的話在今日也變成了現實。

 可現在的情況卻急轉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