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12 章 112(二更)

 打新羅的糧倉?

 比起直接將刀架在金法敏的脖子上,這好像確實要有“大國風範”得多。

 在他們已經拿到了徵發糧草許可的情況下,由他們親自去拿,還算是給新羅省點麻煩呢。

 一想到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孫仁師當即目光一亮,“好,就打糧倉。”

 可問題來了,到底要打哪個糧倉呢?

 大唐境內,光是洛陽周遭就有若干個糧倉,以滿足水陸運輸交匯於此的需求。

 這新羅卻只是區區小國,並不需要在金城地界上就建造數個糧倉。

 聽他發出這個疑問,卓雲答道:

 “劉長史在拜謁新羅王城之前已問詢清楚了,從我們此刻所在的位置出發,有兩座大型糧倉。一座建在兄山江沿岸,幾乎和新羅王城兩相對望,只隔著一道王城以北的北川。”

 “另外一座則建在太和江以北,距離新羅王城要更遠一點。”

 阿史那卓雲沒繼續說下去了,等著孫仁師做出一個選擇。

 無論是她還是劉仁軌都不擅長水戰,並不適合於在這種細枝末節處還非要插手。

 相比之下,這是孫仁師更為擅長的東西。

 他對於整體戰局的判斷或許不如李清月,可對於自己麾下的人到底有幾斤幾兩,他還是心中有數的。

 聽完這兩句,孫仁師果然面色凝重地陷入了沉思。

 兩個糧倉都在河流沿岸很正常,因為這兩條江都能通向入海口。

 恰好新羅的產糧地幾乎都在東部,可以經由水路減少運輸中的消耗,最後匯聚在這兩個糧倉之中。

 按理來說,他們打哪一個糧倉都行,甚至打太和江的那一處還能減少與王城戍衛軍的交鋒,那麼若是出於最理智的選擇,就應該打後者。

 但與此同時還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個便是,那處糧倉在新羅剛剛遭逢王位更迭的情況下,會不會乾脆選擇減少糧食儲備,以防有人將其奪取,而後武裝隊伍。

 要是精心策劃了一場襲擊卻撲了個空,那他們所要起到的威懾作用也就蕩然無存了。

 另一個是,在有兩個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簡單的那個,會不會被新羅人以為,這是大唐在從中避戰呢?

 既然已經打定了主意要給對方以教訓,孫仁師就絕不甘心出現這樣的情況。

 若是時間尚多,他還能慢慢抉擇。

 偏偏此刻已是月上中天,一片清光皎潔,他們若要劫糧,就在今夜!

 他朝著周遭的船隻看去,舉目四望之間,唐軍所用的海鶻戰船、樓船和艨艟鬥艦,都在海上變成了一個個看不清的黑影,卻也像是一隻只蟄伏在海面上的巨獸,昭示著一種無與倫比的威懾力。

 而這又何嘗不是孫仁師的信心由來。

 他咬了咬牙,出聲回道:“打王都附近的那個!”

 他要將新羅人震懾住,讓他們絕不敢在高麗之戰期間幹出拖後腿的舉動

 ,所以,他要給他們一場足夠震撼的戰事!

 “傳我號令——”

 他話音響起的那一刻,主艦樓船的頂上燃起了熊熊火光,正是示意周遭船隻備戰的信號。

 也當即有傳令兵朝著他所在的方向跑了過來,快速地在這位主帥面前站定。

 “海鶻、艨艟先發,奪取兄山江口船塢!”

 “樓船壓陣,坐鎮江口!”

 阿史那卓雲朝著樓船之外望出去,就見數只小舟被從船上拋到了水中,負責傳令的士卒相繼登上小船。

 而後只見得水面上一道道由船隻行駛劃出的波紋,通向了每一條戰船。

 但還沒等這些號令兵抵達,那些戰船就已經因為接收到了備戰信號,從原本的死寂一片變成了士卒腳步聲頻起。

 那些海上巨獸都活了過來。

 “參軍也請換身戰甲吧。”孫仁師給卓雲指示了方向,自己則快步往樓船最頂層走去。

 卓雲沒有一點猶豫地找了件和她身量相仿的士卒盔甲套在了身上,又取來了一副弓箭。

 等她做完這番準備,本應該平靜的海面到此時已徹底動了起來。

 先發的海鶻與艨艟都已辨明瞭方向,朝著孫仁師話中所說的兄山江口行去。

 而她所在的這艘樓船,隨後開始了移動。

 當卓雲找上他的時候,孫仁師正比較著手中的羅盤和地圖,感慨著這羅盤的妙用。

 這進攻港口的作戰,稍稍偏移出去一點方向,都可能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將航線給掰回來,現在卻多了一層保險。

 而此物就是在孫仁師出兵之前,由李清月交給了他。

 雖然大都督說是由太史局所做,但孫仁師就是有種直覺,這大概還是她的所為。

 聽見阿史那卓雲的腳步聲,他回頭看去,問道:“你打算留守港口還是前往糧倉?”

 “當然是去糧倉!”卓雲不加考慮便答道,“難道我看起來像是會海戰的樣子嗎?”

 孫仁師朗聲一笑,“好,那就跟緊我走。對了……”

 他像是想到了什麼一般又將笑意一收,“我們搶奪糧倉,不會影響到劉長史的安全吧?”

 阿史那卓雲雖然也有幾分擔心,但想到在她離開之前劉仁軌的告知,又果斷在此刻搖了搖頭,“不必擔心,長史心中有數。”

 “那就好。”

 孫仁師朝著前方還不見岸的黑夜看去,目光灼灼,“有這句保證,我就敢在那裡大展拳腳了!”

 樓船劈波斬浪而前,發出劃破長夜的水聲,又或者這其中還夾雜著海浪翻湧。

 直到一刻鐘後,前方隱約出現了岸邊的輪廓。

 但在樓船真正看清岸邊情況的時候,那頭的交鋒就已經先一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