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10 章 110(二更)

 “大都督確定,要讓劉長史出使新羅的同時,也讓水師出行待命嗎?”

 在敲定了這向新羅求索軍糧的計劃散會後,孫仁師還是忍不住朝著李清月追出了兩步,開口發問。

 李清月旋即停下了腳步,回頭朝他看去。

 不知道為什麼,孫仁師有種奇怪的直覺,在這位安定公主的眼睛裡一閃而過的情緒,居然像是對他的欣賞。

 可打從他來到百濟到如今,好像一直都在被公主的種種行為所震驚,甚至在言行之中少了幾分三品將軍該有的沉穩,她本不該有這樣的表現。

 總不能是欣賞他剛才報數報得快對吧?

 “我看你也不像是個怕事的人吧。”李清月篤定開口。

 她但凡不是個瞎子,就不難看出,孫仁師此人自有一份倨傲之氣,不過是因為她來了一出先聲奪人,才打斷了對方的宣告主動權。

 可若說孫仁師會因此而懼怕新羅,李清月是不信的。

 果然下一刻就聽孫仁師活像是遭到了什麼不合理的羞辱一般,高聲答道:“大都督不可妄言,我絕無怕事之意!只是擔心在此期間有消息自營州傳來,令我等攻城奪地,響應北面出兵高麗。若我先行發兵新羅,或許會貽誤軍情。”

 他怕的只是這個而已。

 雖然他已從李清月的表現中確定,蘇將軍對這位公主的尊重,確然有其道理,但歸根到底,攻伐高麗的總指揮是蘇定方而不是安定公主,二人都得遵照上頭的指示行動。

 現在先將刀鋒對準新羅,好像過於有主見了。

 他卻只見到李清月笑著搖了搖頭:“我倒沒有這種擔心。”

 見公主示意,孫仁師跟上了她的腳步,走進了附近的書齋。

 準確的說,這也是劉仁軌給李清月還有黑齒常之等人授課的地方。

 孫仁師抬眼就見,在最大的那面牆壁上,張貼著的是一張大唐東北邊境的地圖,囊括了高麗、黑水靺鞨部、契丹、突厥、新羅、百濟、倭國等各方勢力。交錯的地盤、地名讓人看著就眼暈。

 只能說好在,以各色顏色區分後倒是沒那麼混亂了。

 起碼比起蘇將軍所持的寰瀛圖(全國地圖)和北部戰圖,看起來還要更為清楚一些。

 這張圖上,甚至已與時俱進地將百濟所在之地換成了大唐的顏色。

 李清月沒管孫仁師看到此地配置的驚訝,伸手指了指唐軍和高麗的邊界線。

 “你是自營州來的,那頭的兵馬推進速度你有數。遼河灘塗地作為大唐與高麗的邊界並不好走,起碼以我看來,要揮師過境,起碼還得有一個月的時間。”

 “當然,我說一個月也不是隨便說的。”

 讓孫仁師有點意外的是,在方才提出向新羅借糧之時張揚果決的安定公主,在此刻向他解釋的時候卻很認真,少了幾分獨斷之意。

 李清月面朝地圖,另一手負在身後,“這是按照蘇將軍送來的回信判斷的。”

 之前為了提前取得蘇定方的信任,李清月搶在蘇定方收到朝廷那邊消息之前,給他寫了一封信。

 蘇定方征戰多年,並非會為身份年齡影響判斷之人,也相當體面地給她回了一封信,被孫仁師隨同詔書一併帶來。

 如果說,阿孃的那封信,是讓她明確地知道自己“在朝中有人”,可以不必存有後顧之憂。

 那麼蘇定方的那封信,則更像是在相互告知,自己的同盟軍有著明智的戰局判斷,可以用戰友的身份交託後背。

 不過,蘇定方其實也給她出了一道考驗。

 他在信中所交代的事情,像是在試探,李清月到底是一個能貫徹主帥想法的普通將領,還是一個——

 有明確戰局規劃,敢想敢做的天才!

 想到這裡,李清月不由抬了抬嘴角:“蘇將軍在這封回信之中有幾句話很有意思。”

 “他說,此番出征遼東的兵馬中,能從事野戰橋搭建的人手和指揮官員都不夠。與此同時,高麗權臣淵蓋蘇文之子淵男生已因唐軍動靜而調兵前往前線。而蘇將軍的意思是,他想要畢其功於一役,而不願出現強弩之末的情況。”

 她發問:“孫將軍,你覺得這三句話能做出一個什麼推測呢?”

 孫仁師擰著眉頭沉思了片刻,還是開口問道:“請大都督不吝解惑。”

 李清月回:“我猜……蘇將軍想嘗試在過灘塗地的時候節省消耗,將兵力傷亡都留到突入高麗境內。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會選擇以什麼方式過境?”

 孫仁師能坐到現如今這個位置上,也並不只是因為他的家世。

 他想了想蘇定方此前讓他們提前備好的種種器械,忽然閃過了一縷明悟,“等遼河與鴨綠江結冰!屆時便可以直接連破高麗兩道防線。”

 而遼河能夠結冰的時間,以他的經驗來看,應該在——

 九月中旬之後。

 距離現在確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李清月見他像是已將這個問題給想通了,便接著說道:“所以我們這邊該當如何已很清楚了。我此前還同老師分析,說百濟這頭髮兵,必在九月底之前,現在蘇將軍有此選擇,倒是將時間定死在九月底了。你也不必擔心在此之前我們需要有什麼行動,因為唯有高麗前線有變,高麗人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面戰線,才是我們出兵的最好時間。”

 “那麼我想,我為何會在此時調度水師,你應該也能理解了。”

 孫仁師頷首,“若我沒理解錯意思的話,大都督是覺得,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可以什麼都不動,就等著蘇將軍下達進攻的指令,也可以……也可以在這一個月裡再多做一些準備。”

 比如說,收穫雨述郡的軍糧。

 比如說,讓百濟叛軍歸心,尤其是那幾員將領。

 再比如說,無論是原本留守百濟的劉仁願部從,還是渡海而來的萬名府兵,又或者是這些百濟降卒,都要訓練出令行禁止、適應于山地作戰的狀態。

 這

 些也都是安定公主之前就在做的事情。

 而現在,既然水師已在旁為策應,又有這一個月的充裕時間,她要趁機剪除新羅帶來的威脅,完全說得通!

 就算不以武裝暴力手段除掉新羅這個威脅,也要鎮壓住新羅蠢蠢欲動的野心,讓他們在高麗之戰中好好地當個幫手。

 李清月緊跟著說出的話無疑證實了孫仁師的判斷。

 “新羅多年間覬覦百濟之地,卻在引來唐軍後未能將此地收入囊中。所以那新羅王金法敏自詡聰慧之人,以為耍點小性子就能拖垮唐軍在百濟的駐兵。可我偏不慣著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