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47 章 047(二更)

 這實在是一個很大膽的假設。

 大膽到,但凡聽到這句話的對象換一個人,她這位皇后都要被狀告一句大逆不道。

 可一旦這個假設開了頭,很多早已積壓在心中的想法就陸續冒了出來。

 正因為她並非世家子弟出身,甚至親眼見過長安洛陽之外的各州是何種風貌,才讓她知道,在科舉這項看似公正的選拔之中,出身寒門之人與世家門閥子弟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哪怕面前只是個孩子,但因她聰慧好學,武媚孃的每一個字都說得很慎重。

 或許還因為,這本就是她心中的思考。

 “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合計兩千多人的名額中,能給低級官員甚至百姓的,充其量不過四五百個,還大多位處京兆之地。拿到名額的,一般出於姻親緣故有門路可走。此外,鄉貢上考士人每州至多三人,也多有人劍走偏鋒,改換籍貫投牒。”

 “所以必須從嚴限制州郡輾轉、掠人名額之事,否則貢舉未開,已有有識之人被斷上進門路了。”

 李清月聽得出來,當阿孃用有些猶豫的語調說出這番話後,她像是忽然推開了其中的一道門,也讓後面那些一邊思考一邊緩緩說出的話變得順利了起來。

 她思考之中的邏輯條理,在她選擇依照著科舉的流程分析之時,也展露無疑。

 她拽著阿孃的衣袖,朗聲追問了一句“還有呢?”

 這一句鼓勵來得真是恰到好處。

 武媚娘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進士科考核,按照規則只單考時務策,所以歷年策文早被國子學編纂成冊,用於教習考生。”

 “卻也正因為如此,陛下曾經與我在閒談中說過,永徽年間的時務策題目大多雷同,以至於考生不必當真在國事中有所見解,只需死記硬背舊策文即可。”

 “更有甚者,連經文史書都不想要通讀了,只想靠著仿寫策文入選。這不是一件好事。”

 這事情放到現代也是一樣的道理。

 作文仿寫多了或許確實能拿高分,但應試技巧和實際應用絕不是一回事。

 長此以往,只會讓人成了死腦筋。

 武媚娘沉吟片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應當在考核的科目上做出改變,比如加上帖經的內容作為平衡。”

 李清月此時並不只是在聽而已,她也在學在想。

 聽到這裡,她忽然補充道:“不僅如此,若如阿孃所說,題目已陳舊不變,那出題人也該多換一換。”

 “對!”武媚娘應道。

 她緊接著往下思考,既有考,便有批閱,而批閱之時……

 “閱卷中,出自名流的考生多能得到審卷者青睞,以至於尋常考生大多不能盡顯才華。那麼若由我來主持此事的話……”

 她在年幼讀書之時,曾經一度和母親戲言,若是能令考生偽裝身份,她必定也要去考場上瞧一瞧,能不能給她一箇中選的機會。

 當然

 ,那話就如阿菟說她能考進士榜首一樣,只能當做是個笑談。

 但——

 偽裝?

 她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種可能性,“或許可以將考生的名字和籍貫都給盡數隱藏掉,然後再進行閱卷?哪怕師從國子學與太學的學生可能因為筆跡的緣故被辨認出來,總比之前的情況更好!”2

 李清月眨了眨眼睛,開口問道:“阿孃,科舉考試的試卷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呀。”

 武媚娘本以為她只是好奇,便在一旁的空白紙張上示意。

 只是當她將各處分佈的樣子落於筆下後,卻聽得女兒說道:“那要是這樣的話,遮蓋住姓名信息,好像不太方便。”

 “我不是覺得阿孃說閱卷藏匿信息的方法不對,而是幾萬份卷子呢……”

 “全用紙糊的話太浪費了,這樣會不會好一些?”

 她一邊說,一邊將紙張折了個角,試圖將帶有名字的部分盡數掩藏掉。

 但這也同時帶來了一個麻煩,會讓這份試卷不利於和其他的放在一起,一併進行審閱。

 武媚娘眼見這一幕若有所思,“我懂你的意思了,不過要這樣做的話,恐怕還得將考卷的形式也變更一下。”

 她此時只隱約冒出了些想法,卻還沒能抓住那一閃而過的靈感。

 但她已感覺到,在這樣的對答之中開動腦筋,實在是一件令人著迷的事情。

 她也必須在這一刻承認,她骨子裡的冒險精神,可能根本就沒在被冊封為皇后的時候就得到滿足。

 反而在這出對科舉的議論中,感到一種難以遏制的熱血上湧!

 她也已隨即想到了下一條。

 “貢舉及第之人還要參加銓選,而後才能被授予官職,但銓選所考察的內容又與貢舉不同。”

 “就比如說,書、判二項考察的是案件與政策的解答,若是寒門子弟,根本無從接觸到相應的考題。這就讓他們在銓選中也能表現優良的可能性大大減少。”

 她說話的語氣,又堅決了不少,“若我來做的話,不妨稍稍放寬對於答卷格式的要求,只取內容優劣,或許能讓擁有真才實學之人有出頭的機會。”3

 “不,不止……關於銓選還有另外一事可改。”

 她忽然又想到了一條,神情中更添興奮。

 若非女兒還在身側,李清月幾乎懷疑她想要站起來,以便慷慨陳詞。

 “進士及第之人,多需經由數年守選,才能得到官職委任,或者先自散官做起,可這一耽擱便是數年!”

 “就因為非天子準允不開制舉,竟令每逢銓選便有上萬人之多!而天下三十五萬胥吏之中,能自歷練中擔當大任的,本也有不少。”

 “倘若天子有心也有餘力,能多親自籌措幾次銓選或者制舉,便能將其中的耽擱影響給抹消下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