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 作品

第257章 珠友

    唐八稜瑪瑙珠,一般都是紅褐色,也就是俗稱的糖色。這種瑪瑙原產不在華夏,以西亞為主,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後帶入中原,此後通過絲綢之路貿易往來形成了一定的走量。

    八稜這種形制,也不是唐代才出現。之所以叫唐八稜,是因為這種八稜瑪瑙珠子,在唐代特別流行,並且不是一般人能佩戴得起的,多是達官貴人的玩物。

    唐八稜的仿品特別多,因為類似的糖色瑪瑙現在也不難找,而且工藝簡單,重點在於做舊和包漿。

    男子拿在手上的這串唐八稜手串,要是真品,能湊這麼一串,的確不太容易。

    同時,要是真品,價值也自是不菲,比吳奪的拒馬河琉璃珠可貴多了。

    “唐八稜,不錯!”吳奪點點頭,微微一笑。

    “就知道你懂行!大開門吧?”男子的勁兒挺足。

    “哪有。我不太懂這個,挺好看的。”

    “都是珠友,別謙虛了,難不成你只玩拒馬河?”

    “其實我手上這串也就是隨便戴戴,我平時不太玩珠子的。”

    在古玩行裡,玩古珠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

    這個群體,實際上處於古玩玩家鄙視鏈的下層,最根本的原因,是珠子欠缺藝術內涵。

    一個珠子,無非就圓珠、桶珠、鼓珠、六稜、八稜等等一些形狀,不要說藝術性了,就連工藝,也只是簡單的切割、打磨、鑲蝕之類的,往往雕工都不帶。

    且不要說古玩之中高等級的“黑老虎”、軟片子書畫,就說瓷器、玉器、青銅器、竹木牙角器,那也都是包含了藝術要求的,高水平的作者起碼能列入工藝美術大師。

    但總不能有磨珠子大師吧?

    古珠也有美感,卻只是一種簡單直白的美,入門和鑑定也相對容易。所以,但凡玩古玩大類的,和單獨玩古珠的群體不太好交流。

    男子說“珠友”,吳奪卻說“不太玩珠子”,這就相當於劃清界限了,男子的臉上就有點兒不好看了。

    其實吳奪根本就沒有鄙視他的意思,只是男子一個勁兒追問,加上他手上這串唐八稜吳奪看著有點兒不真,所以才想趕緊終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