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 作品

第98章 混進一隻冒牌貨

    這一堂四愛犀角杯的交流,主要就是賞析。

    寧元祺作為組織者,在當天交流會的尾聲,拿出來的東西,應該是不可能有問題的。

    儘管吳奪也明白這個道理,還是忍不住上手一一聽了聽。

    嗯······的確是明代方弘齋之作,而且選材都是亞洲犀角······

    等等!

    怎麼混進一隻冒牌貨?

    非洲犀角?清中期?

    這得捋一捋。

    這四隻杯子,有三隻是明晚期方弘齋的作品,但是,其中的一隻“陶淵明愛菊”卻是清中期的作品!

    也就是說,本來好好的一堂四愛犀角杯,應該是這一隻“陶淵明愛菊”後來丟失或者損毀了,又補了一隻高仿!

    高仿這隻“陶淵明愛菊”的清中期匠人是誰,沒有聽到相關內容。

    不過,很奇怪的是,本來這一套杯子是用亞洲犀的犀角做的,為什麼補的這隻高仿杯子會用非洲犀做呢?

    在清中期之前的犀角藝術品,基本都是亞洲犀的;清中期之後,用非洲犀才開始多了起來。

    亞洲犀角和非洲犀角還是有些許區別的,一般來說,非洲犀的紋絲要比亞洲犀細一點兒。若從整角來看,非洲犀角也要大一些。

    帶著疑惑,吳奪又仔細研究了一下。

    原來如此!

    這位高仿者,功力達不到方弘齋的水平,紋絲細,首先利於他雕刻時發揮。

    同時,雕成之後,本來就還得做色做舊;做色做舊的同時,也改變了紋絲的結構,使之微微變粗。本來兩者紋絲粗細的差別也是微量的。

    紋絲變粗後,原先的雕刻內容也會發生細微的“膨脹”,那他原本拘謹收斂的雕刻風格,變得更為自然,也更接近方弘齋的水準。

    煞費苦心啊。

    這位高仿匠人有真品在手,比對著高仿,相對就很容易;同時,這不是高仿一模一樣的浮雕圖案,“陶淵明愛菊”只要風格和刀法相近即可。

    所以,這一件“陶淵明愛菊”和其他三隻犀角杯放在一起,本就很難單獨辨識出來。

    更何況,從清中期到現在,又過了兩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