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 作品

第639章 再次清淤,備用黿山

    吳奪接著便游到了井底中央,查看那處孔洞。

    孔洞的直徑只有二十釐米,而且是往下看,雖然藉助潛水手電,但是看得也不如前面兩處地方清楚。

    不過吳奪還是依稀看到,孔洞周圍的石壁厚度,應該不到一尺,而下方,就全是水了。

    結合另外兩處“開口”的特點,吳奪判定,這一段的地下暗河,和“青銅電梯”下方略有不同;此處河道如同一個巖壁管道,水是灌滿的,而且“上游”的河道要比這個“管道”寬大才能有這個效果。

    這個圓形孔洞,打穿了“管道”的上方;而另外兩處開口,則打穿了“管道”側邊的巖壁。

    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設置。

    吳奪又大致遊走了一遍井底,感覺沒什麼遺漏之後,浮出了水面。

    而後吳奪和葛亮順利被吊了上去。

    吳奪將所見敘述了一遍之後,恰在結束之時,想通了這個井底的作用,“我明白了!這個井底的設置,是調節水位的。”

    “接著說。”吳大志點點頭。

    “這地下暗河的流向肯定是嘉陵江,但是來源並不明確,水勢呢,應該不穩定!此處井底的設置,就是為了平衡‘青銅電梯’下方的水位,避免‘青銅電梯’下方的水位上漲之後湧入通道,水淹青銅門。”吳奪分析道。

    “嗯,這間石室和這口井,相當於一個小小的水利調節工程。”吳大志表示贊同。

    “還有啊,之前的那口水井,有可能不是挖錯了。”吳奪又道,“而是故意挖的!井是旱井,還見了土層,連同這麼多間隔的壘砌石壁,可能都是為了吸潮用的,畢竟兩頭下方都有水源;這間石室很潮溼,但是儲存青銅兵器的空間卻相對乾燥。”

    大家也都表示了贊同。

    巴王廟的地下工程,連“青銅電梯”都用上了,這調節水位和吸潮的設置,也並不怎麼複雜。

    至此,整個魚背山下的“戰國工程”就都探查完畢了。

    應該說收穫頗豐,但遺憾的是,並無關於梁州鼎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