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 作品

第632章 劍和龜甲

    漆盒在石棺之中雖然顯小,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精美。

    髹漆非常考究,黑漆底,紅漆紋,間以雕刻;盒蓋上一圈回紋,回紋之中的主體紋飾則是龍紋。

    “這是一個劍盒。”吳大志的口氣很篤定。

    大家都點了點頭,同時也都有點兒小興奮。劍盒之中應該有劍,偌大一具石棺之中,只放這麼一把劍,而且劍盒還這麼精美,那麼這把劍說不定是什麼失傳的戰國神兵。

    吳大志捧出了劍盒,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打開了。

    果然有劍!

    這把青銅劍長約兩尺,寬約五釐米。

    沒有明顯的鏽跡,還保留著青銅的原色;燈光之下,金光閃閃。

    劍脊呈直線,兩側斜從,前鍔收狹;劍格中部微微上凸;劍柄是圓的,中間有三道圓箍;劍尾也是圓的,略呈喇叭狀,有密集的同心圓。

    這些都是戰國青銅劍的典型特徵,即便不是出現在一處戰國時期的巴國遺蹟中,也不難辨識。

    在劍格之上,還以綠松石鑲嵌出了獸面紋飾;這種獸面紋飾有點兒特別,本是饕餮紋,卻又帶了些虎面的特徵。

    劍柄上為了便於握持纏繞的線繩也在,一絲不亂。

    從種種跡象來看,這把劍鑄成之後好像還沒用過。

    但也不是擺設,因為很鋒利;不用試,劍鋒寒芒可見一斑。

    而這把劍最引人注目的地方,還是劍身的銘文。

    在劍身一面,靠近劍格處,有兩列錯金銘文!

    每列四字,共有八字。

    字體則和盛放玉璽的金盒底部的字體一致,而且形體相對收斂,仿若有一種強加的嚴肅之感。

    這八個字,因為前面辨認過金盒底部刻字的緣故,前四個很容易就辨認了出來:

    子弇自乍。

    這四個字也很容易理解,乍通作,這是巴子姬弇的自作用劍。

    後面四個字也很快被辨認了出來:

    用以狧生。

    吳奪本來不認識“狧”這個字,不過根據字體結構,從犬從舌,大致也能推斷應該有狗吃食的意思。

    實際上,在古義中,狧確實是“模擬”狗吃食,就是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