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清義 作品

四十一回 路過家鄉探親友 前去途經大漢口

上回書說到,那郴州的守備本是徐大人的內侄,他袁耀文去當州官,二人本是一文一武,兩人只要能夠團結協作,幹事情相互支持,便能抱團取暖,則就預示著,就一定能做出事成績來。徐大人讓袁耀文記下這事,其實也是他掏心窩子的話,袁大人也就欣然答應,並表示要他老人家放心,自己一定會時刻牢記他的囑咐,也決不會辜負徐老爺的期望。袁耀文去吏部辦了手續,回來後又做了一番準備後,則就辭別了妻子和岳父母一家,便於表弟曹寶玉兩人,一塊離開了京城。

俗話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二人騎馬速度也快,在途中也不敢當誤時間,他們一路上都是,飢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幾日,就進入了河南地界。等過了黃河後在路過家鄉時,表兄弟倆也正順便,於是,就往家中拐了一趟,盤恆了幾日,因為他們在文安任上,由於事情繁忙,又始終抽不開身,兩人離家三年多,也一直都沒有回去過。而這次到南方又是順便,如果不回家一趟,還不知今後什麼時候,再能回到家裡看看!所以這次也須要拐回家,看望姑母和姨媽兩家人,以及那些鄉親們。

再說那曹旺也很想家,這次又是遇巧了,可說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事也是事先商量過的,當二人回到家中後,一切都是久別重逢。不光是家裡人和親戚朋友,全都皆大歡喜!且就連鄉里鄉親的鄰居們,也都高興得很!而飽經風霜的中原人,又都憨厚老實忠誠可靠,他們又好朋好友。反正不是這家請,就是那家叫,咱們在這裡就不必多說,下面就單講袁大人和表弟曹旺兩人,他們在家裡住了七八日,便辭別了親友和父老鄉親們,又離開家鄉上了路。如今,又是剛過伏天進入秋季,由於近一段時間,我國中原及北方廣大地區,沒有下雨都非常乾旱,也是天高雲淡,陽光似金,天氣又非常炎熱。

特別是白天,自早上辰時起,一直到接近晚上,只要稍微一動彈,都是汗流挾背,溼透衣衫!二人離家後,一路上,天不黑不住店,天一亮就登程,是風餐露宿,快馬加鞭,一直往南方行進。從北到南,沿途使他們看到的,到處是滿目瘡痍!多為荒田廢舍,斷壁殘垣,如窮苦人要飯,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其情景畫面,也十分悲涼悽慘。表兄弟倆一路打馬前行,經陳州、過汝南、又穿信陽州,就在第三天的下午,太陽將要落山時,他們表兄弟便來到了,長江岸邊的漢口。

要說漢口這地方,也是漢水進入長江的入口處,亦稱漢皋及沔口,則是南北旱路和東西水道的樞紐,又為九曲通幽的水旱兩路碼頭,也為我國四大名鎮之一。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口眾多,商貿繁華,經濟非常發達,在中原或乃至全國,也是為數不多的大城鎮,曾有人形容漢口之大時說:“緊走慢走,一天出不了漢口!”所以,才被人們稱為大漢口。

人們常說:“看景不如聽景!”筆者理解此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看為實、聽是虛;二是看著一般,聽起熱鬧!但是事實卻證明了,凡是到過漢口的人,都說漢口之大,是確實和實實在在的。既然天快黑了,若要再往前走還有長江天塹擋路,袁大人和表弟曹旺,二人在途中又一連幾日,都是辛辛苦苦很勞累,表兄弟倆一商量,就決定先住下來再說,等到了明天,一定要好好逛逛。因為大漢口本是天下最著名的城鎮,既然此次路過這裡,怎麼也得在致看看再走,要不然,則就成了一個大意撼。二人進城以後,別看是天快黑了,可是大街上的行人,則還是摩肩接踵來往不斷,而一街兩巷都是熱鬧非凡!二人便下了馬用手牽著走。

卻說他們順著大街往前,行了一程後再舉目觀看,但見前面不遠處就有幾家,掛著招牌和高挑酒旗的客棧。此刻,大街上的行人雖然不很多,但人們來來往往還不斷,可眼下已經暮色蒼茫了,一些生意買賣攤點、店鋪,也都在收攤關門!其過往行人也逐漸減少。他們又朝前走了百十步,等來到近前觀看時,但見在一家客棧的門口上方,卻掛著一塊匾,匾上寫著“鴻福客棧”四個大字。門口兩邊貼有一幅對聯,對聯上寫著:“夕陽落山請住店,東方破曉再出行;”橫批是:“接來送往。”另外,還有一店小二正站在門口,早已做好了接客的準備,看他年齡已有三十來歲,高高的個兒白淨臉,鼻子和眼睛都向外鼓著,腰裡扎著蘭圍裙,肩上搭著一條白毛巾,好像是專在門前接客服務的。

卻說那店小二一見袁大人,與曹寶玉兩位全是牽著馬,馬背上還都馱著行李包袱,看樣子像是有錢人而不是窮酸,再說那店小二又是鴿子眼,他也很會看人,並且還會來事。他心想,不用說這兩人也是找住處的,便急忙上前迎著!又點頭、又哈腰、是笑容可掬,其態度又非常熱情!同時還急忙上前去,接著了二人的馬就往店裡讓。你別看他的年齡比對方,袁大人和曹寶玉兩人年齡都大,可他向二人打招呼,卻是爺長、爺短的叫個不停。其實像他們這種,做生意的買賣人都是一樣,一見人就面帶微笑,為了錢哪怕當孫子都是甘心情願!結果就把袁大人和曹旺、曹寶玉,都弄得不好意思了,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