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七章 託古改制

一個月後

欣宮

前殿

眾多貴族聚集在殿內,議論紛紛。

前來參加宮廷會議的,包括宗室貴族、元公四貴(欣元公子木時期冊封的四個外姓貴族)、羅氏貴族(原羅國國君後裔)。

投降的邢國貴族暫時不用前來參加會議,他們享有三年的過渡期,三年內,欣國頒佈的任何法令對他們無效,他們擁有充分自治權。

這是互相妥協的結果,邢國貴族向欣國效忠,欣國給予他們三年高度自治,讓他們慢慢適應欣國的生活。

欣國有十二上卿,以及一百二十六卿士(普通卿大夫)。

十二上卿全部為宗室貴族,一百二十六卿士中,有三十二卿士是剛剛加入欣國大家庭的原邢國貴族,有四卿士是元公四貴,還有一位羅邑卿士,另外八十九位卿士都是宗室貴族。

上卿在朝中擔任重要官職,協助國君處理國事,平常都是住在欣邑,封地往往交給繼承人或者夫人或者家臣治理。

而普通卿大夫則一般住在自己的封地,親自治理自己的封地,偶爾被國君任命到欣邑擔任重要官職,亦或是任命到某地臨時擔任官職。

十二上卿和普通卿大夫分離的政策,也是模仿的周王室。

一些地位高貴的諸侯,他們一般直接住在王城(洛邑、鎬京),在王城協助天子處理國事,自己國家的事務,則交給繼承人或者卿大夫處理,這些人就是王室卿士。

而大多數諸侯,則是在自己地盤上親自治理國家。

十二上卿,要麼是起源早,聖祖時期就存在,比如泉氏和婻氏,要麼是祖上功勞巨大,比如太宰氏和姷氏。

十二上卿包括:姷氏、太宰氏、熒氏、泉氏、亳氏、牛氏、南氏、婻氏、寧氏、明氏、祁氏、鈺氏。

姷氏祖先是仲父坤,在十二上卿中地位最高,有再造欣國之功。

太宰氏祖先是太宰瀧,曾輔佐欣康公玉蝶,讓欣國進入盛世,明君賢臣的故事流芳百世。

熒氏祖先是公子熒(欣武公聊之庶子),本來可以繼承君位,卻放棄了這個機會,把國君之位讓給了欣元公子木,有堯舜禹之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