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九十六章 亡國預言

一年後

聖誕二百五十一年夏

鎬京

覺悟等人終於抵達周朝的政治中心。

這十多年來,他們離開魯國後,先後遊歷蔑、邾、滕、薛、彭、蕭、宋、戴、曹、滑、衛、蘇、鄶、杞、陳、許、蔡、唐、曾、鄧、楚、褒。

在楚國待了兩年,然後順著漢水進入褒國,最後從褒國進入西土王畿。

覺悟已經將近五十歲,他的身邊也多了一位弟子,一個楚國人,名叫“犀”。

“犀”是個獵戶,擅長射箭,曾經射殺了一頭犀牛,所以他給自己取名犀。

覺悟也聞名天下,連鎬京的周天子都知道有一位遊歷天下的大智慧者。

這次前來鎬京,講道反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去鎬京的藏書閣閱覽群書。

跟欣宮的藏書相比,鎬京的藏書主要是數量很多,但是不涉及上古史料,而欣宮的藏書閣,大部分都是模仿的洛邑藏書閣,極少數是聖祖欣留下來的上古史料。

這極少數聖祖留下的書籍,才是欣宮藏書閣最寶貴的財富。

周天子同意了覺悟進入藏書閣的請求,但是要求覺悟留在鎬京著書立傳,把自己的思想內容寫進書裡,然後將書籍原件上交給鎬京藏書閣。

這是一筆公平的交易,雙方互相贈送文化魁寶。

覺悟先是用了兩年時間把鎬京的書籍看完,吸收了許多新的知識,將這些鎬京新知識,跟自己以前在欣宮學習的知識,以及自己周遊列國時領悟的真理,互相融合,形成自己的理論。

鎬京的書籍只記載了周公以後的歷史,對於周公以前的歷史記載很少,而且有所篡改。

欣宮的藏書閣,聖祖留下來的那些書籍裡,清楚地記載了商末周初的那段歷史,而且對於文王屠城、武王人祭等等事情,也絲毫不避諱。

而且最關鍵的是,聖祖明知道周人文王武王的這些所作所為,卻依舊認為文王和武王是有德之君。

“即便文王屠城虐民,武王活人祭祀,卻依舊被公認為有德之君,或許,那個時候的德,跟我們認知中的德,不是一個意思。”

這也是當初覺悟說“古人之德,予不知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