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學84 作品

天降大任 184有情有義的木天師




“大哥可知,小弟昔日科舉,面試題便是七步成詩,小弟即興吟詠了一首七絕《求渡》,而今居然得償所願、夢想成真,由此看來,你我結義不止是緣份,實屬天意!”



“哦!賢弟七步成詩,才情堪比曹子建,值此浪激霧騰、一碧萬頃之際,正是心神酣暢、意氣澎湃時,義弟不妨念來聽聽,也讓微生與日月共賞豪邁。”



木子因搖頭、略顯羞澀說道:



“不過,那首詩與今日情景有所不符,小弟當真獻醜,還得修改一下,請兄長指點。”



木子因說完重新整理並吟起詩句:



“浪逐九天金艦飛,留求新曲破霞暉,比肩滄海義兄弟,捉鬼閻羅勝日歸。”



木子因所以用‘金艦’來代替戰船,除了因為木船刷了一層透明油漆,底色呈木質泛黃發亮外,主要還是自己最初在文天敬客家,看過天孫客的畫作《金劍碧波圖》,金艦與金劍諧音,在此昭示覆仇和正義來臨,也算是對天孫教主遺願的一生敬仰情誼。



“好一句‘比肩滄海義兄弟,捉鬼閻羅勝日歸’哈哈哈……妙!實在是妙!”微生絕藍擊節大讚。



木子因確是有些難為情,他所以提出要修改,並非是舊詩不即景,而是怕微生公子誤解,當時那樣吟哦作詩,不過是青年人的一番暢想,而今隱約有點半真半假,讓自己非常不安,所謂修改,其實是依韻重新題寫了一首。



為不使兄長追問舊作,木子因遂一指驚濤駭浪,說道:



“大哥,古人云‘曾經滄海難為水’,子因終於領略盛況!這等氣勢是經史子集和道聽途說、皆不能真實描述和傳達的,誠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義弟說得甚是,微生能與義弟並肩跨海、驅逐妖魔鬼怪,甚幸!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此番東海徵渡,義弟豪情已非昔日天師可表。”



微生絕藍雙手縛肩,面顏露出笑容,任憑船隻上下俯衝搖盪,兩腳穩如磐石定於船頭,與木子因雙手扶欄緊握,形成鮮明對比。



大寶金筆生和四寶紅臺子、一左一右側舷眺望,二寶三包巡視船頭船尾,偶爾也和船老大等、其他隨船人員閒聊海況,海上行舟無所事事,自然關心問及起目下情勢,大夥何時能到留求國。



畢竟,全體船員無一親歷留求國,天孫玲瓏也只是聽父親、臨終前說起的點點滴滴,相對而言,唯一瞭解比較具體的,還屬微生絕藍。



因為他此前準備的也比較充分,有翻版海圖對比參考,再加上有羅盤儀指向定位,果然在第二天正午時分,眾人在甲板高呼發現目標,滄海茫茫、早令人漸感疲憊,偶有意外發現,尤其能使人激動。



然目力所及、尚不能確認何物,遠處只有綿延的十來個、大小不等的黑點,至於是否有人,更不知雲裡霧裡。



微生絕藍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料和實際海況位置,斷定前面的斷續黑點,應該是留求島國,但是不是首裡王城所在地,就不得而知,只有上岸實地勘察才能確定。



天孫玲瓏和極水姑娘聞訊,也走出船艙觀看海島實況,木子因意外發現,在戰艦中艙的船舷邊,海風偶然拂開了天孫玲瓏的衣襟下襬,腰間露出一大截閃閃發光的寶劍。



子因記得在文天敬客家客棧裡,牆壁上懸掛著天孫教主的正氣大作《金劍碧波圖》,那是一柄寶劍凌空於海浪之上,而眼前天孫姑娘的這支佩劍,與畫上的金劍幾乎一模一樣。



子因想起剛才與大哥吟詩時,已然暗用了此劍,而今居然就出現了,真是想什麼什麼就到,只是那畫中的寶劍上,還刻有‘留求天孫’四字,但眼下他卻不便走近細看,想起先教主是留求國君,天孫姑娘的寶劍上肯定會有。



正在想象之間,忽然聽見極水問道:“木天師,你沒帶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