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兗州之事,文會蹤跡

  瑞王鎮守安南,可謂名副其實的塞王,不少能人武將紛紛投進其帳中。

  朱壽鋐道:“陛下,欲行塞王之制,可魯系在兗州已根深蒂固;

  我膝下並無子嗣,爾日後要得王位,我意讓以海搏個出路。”

  朱壽鏞回道:“兄長,瑞王已去安南,臺灣已有唐侯,爾今惟有朝鮮之地方可出鎮;

  但四侯猶在,恐不利。”

  朱壽鋐笑道:“無妨,吾早有去處,呂宋之地可好?”

  朱壽鏞驚道:“呂宋?兄長這地甚遠,且海上颶風不斷,怕是未到已石沉大海。”

  拉著朱壽鏞的手,語重心長道:“四弟,崇禎所圖甚大,打後金、徵朝鮮、伐安南看似開疆拓土,實則是內遷百姓;

  臺灣府已遷百萬民,朝鮮、遼東二地又不下八十萬民,而今又遷廣西之民入安南;

  藉以征戰之謀,緩和國內矛盾,呂宋必在圖謀之中。

  我與登萊水師總兵黃斌卿書信往來,他可助以海成事。”

  朱壽鏞不願次子奔波,萬一葬身魚腹之中,後果不堪設想。

  便道:“三哥,弟弟細想一番,再做定奪。”

  知曉自家四弟性子,朱壽鋐倒也未曾逼得太急,若是太急恐有些得不償失。

  朱壽鏞自歸於府中,長子朱以派早已等候多時。

  朱以派問道:“父王,伯父找你所謂何事?”

  朱壽鏞遂將諸事全盤托出,一派震驚不已伯父竟深謀遠慮。

  便道:“父王,以海出鎮塞外之策可行。”

  見長子支持,朱壽鏞自是清楚,次子以海自崇禎任皇族為官,便投身軍旅。

  於登州府領兵平擊海盜,多有戰功,為登州水師守備。

  倘若立足海外,朝鮮乃絕佳之地,日本次之,呂宋更次。

  便道:“為父實不願以海出塞外,況且陛下也並非應允。”

  朱以派笑道:“父王,弟弟有建功立業,驅除韃虜之心,他定會同意。”

  或許吧!

  登州府,一人影神色慌張,從西城跑至南城,跑的上氣不接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