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2 筆記本里的信息量

那套設計圖紙已經放在了研究所幾十位科研人員的面前了。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小學老師的手筆。”

“這線條勾勒的,比我們都要專業啊!”

“這位老師我知道,我兒子就在他的班級裡。”

“鄭工,給我們大傢伙說說唄!”

“我先賣個關子,你們可以去數學研究院問問文研究員,他比我更加客觀看待這位劉光天的才能。那道高中教師資格證書考試數學最後一道題,人家就寫了一個答案出來,文研究員問了他的老師還花了一天一夜才解答出來一模一樣的答案。這已經不能用天才來描述了吧?”

“原本我都以為鄭工吹牛,文研究員大鬧教育部的事情我聽說了,讓人下不來臺啊!不過真是解氣啊!”

“那些出題的就只管找難題,自己沒有解題思路,就想著難為別人呢!沒安好心。我們要是人人都能破解四大難題,不早就弄出

蘑菇蛋來了?”

忽然之間,聊天內容就歪樓了。

劉恭如當初從劉光天那邊帶走的筆記本,此刻就放在馮楠的桌上。

“若梅,你來了正好,給你看樣好東西。”

“這是誰的新構思?真是絕了!等等,這筆字,我好像見過。那位劉老師的?喲,他可真有本事兒啊!居然把筆記本傳到你的辦公桌上來了!”

“你別管誰送來的,你就看看上面那些想法,能不能運用出來?”

“我們一直沿用蘇聯的五分制,包括很多方面都是沿用蘇聯的規則,這是打算自成體系?百分制?”

“我們都知道3分及格,4分良好,5分優秀。但是自從上次我們家趙山抄錄了你家曉白和鄭工家裡的鄭桐的五分答案後,我就知道,同樣是優秀的5分,有多少水份在裡面。當然我不是說曉白那丫頭不夠優秀,只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或者說遺漏。”

“我明白你的意思,這丫頭也給我說起這種綜合題型,我覺得很是有意思的。鄭工家的兒子歷史這一塊不光是他們學校的歷史老師,好些歷史方面的研究人員都是歎為觀止的。那位徐啟明教授就不止一次提到過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