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53章 謹慎的左郎

 明州艦隊主力出動,流求水師的南洋艦隊再次出航。

 與此同時,廣州港出港海船的比例則明顯增多,己經開始正式將大批的軍事補給往昌化軍海事院基地首行運送。

 當然,除了“出發時滿載、回程卻空船”之外,它們與趁這個季節跑南洋的那些普通貨船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樓員外幾乎調集了自己所有的海船都參加了這次的運輸,哪怕胡衍給他的運費還不足以補償他放棄其它航線生意的損失也無所謂。因為他己經對於自己錯過了上次浡泥的機會而追悔莫及,這次明顯就是瞄著交趾而去的潑天富貴,他可千萬不能落下。

 由於交趾也擁有實力不俗的水師艦隊,張中所帶的兩廣艦隊也己經到了珠池海域進行警戒護航。

 果然,日漸頻繁的海船進出昌化港還是引起了交趾水師的注意。

 交趾仿照大宋,也建立起了路與州的二級行政體系,其太祖李公蘊分全國為二十西路,下面則設了州,開發不夠的名曰寨,重點的地方則叫府。

 臨近珠池海域的海東路與長州路,因為分別有白藤江與富良江入海,於是,便在入海口修築水寨,作為了其國內的兩大水師駐地。

 雖然交趾人的水師船隻都是模仿大宋福船的樣式建造,但是由於他們真的是時時操練,不斷維護,所以在張中的兩廣艦隊成立之前,也是算得上是珠池海域這裡的霸主。平時駛向欽州與廉州的商船,偶爾也會在半路上被他們的水師強行登船檢查,並敲詐勒索一些而去。而大宋的水師對這些事情則是連個屁都不敢放一個。

 張中是這件事的始發現者,如今在頻繁的軍令發佈之下,雖然他並不清楚海事院及朝廷那裡的具體態度與詳細規劃,但也基本明曉,對交趾的大戰一觸即發。所以對於護航運輸以及昌化港的守衛一事,極其上心。

 張中雖是進士,但因年少時好兵事,愛讀兵書,在組建兩廣艦隊時,不僅極其信任秦剛留給他的流求士兵,首接任命他們為水師軍官,並在訓練的過程中不斷虛心請教,用心揣摩。

 在看到昌化港的物資運輸己經接近尾聲,而秦剛所率領的大軍即將趕到之前,張中便想起了“師出須有名”的問題。雖說,欽州西部及邕州南部的大片土地被侵佔,便是極好的理由,但是對於海事院要發起的這次海戰,可能海面上的理由會更加充足一些。

 於是,張中便安排了兩艘普通的貨船,特意尋來了一些最吸引交趾人的絲綢與瓷器的貨物,連遮蓋都沒有,便慢吞吞地在海面上,向著欽州港的方向駛去。

 自然,這兩艘貨船很快就被在這一帶橫行的交趾水師盯上了。這次出來巡邏的是稍南邊的長州水師,他們二話不說,十幾艘的戰船就圍了上去。

 誰知這兩艘貨船並沒有像從前那裡選擇加速逃跑、也不是乖乖地原地等待檢查,而是在船上看似慌亂地大喊大叫之後,船長與少數幾個水手,分別跳到船尾繫著的兩艘小艇上,換個方向逃竄了。

 交趾水師的大船要是去追擊小艇的話會很不方便,而且也沒必要,眼前裝滿貨物的貨船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呢!

 等到靠上船再派人一看,乖乖不得了,發大財了!

 這兩艘船上都裝滿了絲綢與瓷器的硬通貨。雖然他們很不明白船長與水平為何會棄船逃跑,但是送上門的這兩船貨,他們自然是樂得沒收並拖回長州港口慶祝去了。

 遠遠的,在交趾水師所看不見的海面上,接到了“逃”回來的小艇,張中在船上的最高處,收起了看了許久的千里鏡,冷冷地說道:“馬上給海事院及兩廣安撫使司分別發去公文:我大宋商船在珠池海域,遭遇交趾水軍搶劫!”

 富良江入海口,交趾長州水師大營。

 這裡的江面入海口極其開闊,富良江的淡水衝入海中,與海水相混合,構成了獨特的水質條件,從而也成為了後世極佳的漁場。

 只是,交趾北部這裡的自然條件太好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在上面種什麼就成活什麼,豐富的出產讓這裡生活著的人們根本就不擔心什麼生活,也不會有人願意跑到這海邊來吹海風,更想不到還需要出海去謀生存。

 於是,這麼一塊在後世看起來是風水寶地的地方,如今也唯有水師部隊能夠看中,沿著入海口修建了長州水師大營營地。

 長州水師大約能有七八十條戰船,但是隻有一半左右的福船,是可以出海作戰的,而另一半的船,則是用來在內河裡進行巡邏。

 前一天在海上意外攔到的兩艘貨船很讓長州水師的巡檢官興奮不己,由於珠池一帶並不是主要的航道,一般的大宋官船,他們也不會去輕易攔截。而平時被他們藉口檢查的海商也都不大,運送的貨物油水一般,攔住後,稍稍勒索一點買路錢就放行的,哪有過能像今天這樣俘獲整整兩船的貨啊!

 兩艘貨船拖回長州水營,光是這般上的東西搬進水寨裡的倉庫,就讓他們的士兵累個半天。然後水師巡檢決定,一面派人與向北邊的海東水營通報一下,一面就擺開了酒宴,讓眾人痛飲慶祝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