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未返 作品

第 54 章 五福晉54

對於在場眾人間的眉眼官司,岱布父子四人均是一臉不知發生了什麼的茫然無措。




伊德日更是納悶的不行,他打小黑到大啊,之前旁人見了他也沒這麼大反應呀,難道是……紫禁城的男子現在都以膚白為俊美的標準了嗎?




伊德日心裡小小震驚了一把,那這也太荒唐了吧,怎麼說滿人也馬背上的民族,向來最是推崇巴圖魯,可他還沒見過哪個巴圖魯是小白臉的!




不行,改日定要去問問小妹,他默默地想道。




若說此情此景對岱布父子四人是茫然無措,那對胤祺來說就有些煎熬了。




面對兄弟們投來的打趣視線,胤祺倒還能坦然以對,但對於岱布父子不時投來的不惑求解的目光時,他卻只有躲閃的份了。




畢竟,曾經那場關於‘黑福晉’的烏龍,他是真的不知道要如何開口啊,尤其是一想到新婚那晚他竟還真受到影響了,就忍不住羞愧汗顏。




胤祺無奈地看向他皇阿瑪,只希望他能快點把這一話題揭過去,也好讓他早點擺脫這囧破的局面。




康熙接受到兒子那略帶哀求的目光時,心裡頓時樂了起來,不僅沒有任何愧疚,甚至還有一絲繼續看他出糗的惡趣味。




當然,他也知這場合不對,於是也適可而止地迴歸到正題上,讓黃茂等人進行述職陳述,就類似於後世的階段性述職彙報。




黃茂身為此次被派遣去蒙古各部傳授農耕之術的領頭官員,這種事自是由他來做,而黃茂身為原內閣大學士自也是很擅長這種文職類的工作,於是,洋洋灑灑開始了他的述職演講。




“回稟皇上,臣今代表我等向陛下稟報乃臣等所涉及之事宜,微臣等人於去年八月奉命去科爾沁等蒙古諸部……”




黃茂所陳述內容雖冗長,但重點卻也很突出,主要強調了去年在蒙古各部取得的成果,以及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遇到的困難等等,同時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之法,且每一項都言之有物,不是那種泛泛之談的花架子。




從康熙現場給的反應來看,可見對他們這一趟差事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




黃茂將其看在眼裡,心裡也隨之鬆了口氣,在接下里的回報過程中也越發遊刃有餘了起來。




其實,這一年在蒙古各部奔波,他也真的是收穫頗豐,當初被皇上派了這差事時,也是因為他在朝中得罪了人,被人推出去擋槍的。




雖然因康熙向來重視蒙古各部的墾荒耕種之事,這看著是件好差事,前提是得辦好了。




只是,但凡在朝堂中混了些年頭的人都知道這對他黃茂而言卻是趟出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想他一內閣大學士,對農耕之事的瞭解多半都是紙上談兵,再加上蒙古各部歷來就不重視農耕,可想而知這差事想辦的出彩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本來夠難的了,誰知康熙突然給他派了兩個人,還是科左後旗札薩克多羅郡王家的兒子,當朝五皇子福晉的哥哥,這擺明了就是塞進來充數的啊。




不用想都知道,那些王公貴族家的孩子哪裡懂得種地的事啊,更別提向來習慣遊牧為生的蒙古部落了。




要不然他們這趟所謂的‘給蒙古各部傳授農耕之術’的差事又從何而來的呢,想來也是有些好笑。




對於這雪上加霜的情況,黃茂當時絕望極了,屆時除了要辦差,還要想法子應付著這兩個蒙古王公家的王子,他只覺自己的官場生涯怕是要到頭了。




但誰能想到啊,在接下來這一年的時間裡,他卻從羅布藏喇什和伊德日這兩個蒙古王子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或者說,若是沒有兩人的加入,他們這趟差事定不會辦得像如今這般出彩。




然而,最開始的時候,黃茂並未把兩人看的多重要,即便是到了蒙古後,兩人也積極地參與到差事中,並給出了不少建議,但他都沒太當回事,反而更加看重隨行隊伍中那些懂農事的官員,當然,事實也狠狠打了他一巴掌。




那些官員是懂些農事,但卻不懂牧民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上來就要開墾那些水草肥美的地區,這自然引起了當地牧民和蒙古貴族們的反對,畢竟這些也是他們放牧時的首選。




這麼一看,反而是羅布藏喇什和伊德日的那些建議更有實操性,不去碰那些大片水草茂盛的地區,而是鼓勵牧民去開墾那些小片分散,或者靠近山區的地方。




黃茂這才想到臨行之前,康熙把他叫到乾清宮時說的話,說科左後旗的轄區內半牧半農的模式已初成氣候,讓他可參考借鑑。




於是,他這才力排眾議,採用了羅布藏喇什和伊德日的那些建議,後來才發現兩人對農事的瞭解程度遠超他們所有人,而結果也確實給了他很大的驚喜。




其實,他們這次的差事本來就只是給蒙古各部傳授農耕之術和引水灌田之法,但隨著羅布藏喇什和伊德日成為他們一行人的主導後,他們又涉及到了如何合理開墾、避免成為鹹草叢生的不毛之地(土地沙化鹽鹼化),以及如何規劃農牧用地和緩解牧民農民之間矛盾等等問題。




可謂是超額且漂亮地完成了這次差事,他們一行人也因此多次被康熙下旨嘉獎。




黃茂很清楚,這些都是兩人的功勞,他自是也不敢昧下來,兩人出身貴重,是蒙古王子,又是當朝皇子的大舅子,他但凡不是腦子壞掉了都幹不出這事。




再者,黃茂此人向來為人正直,也並不是那等子無恥貪功之人,所以在每次給康熙的奏摺中都有一五一十地稟告。




所以,黃茂此時彙報的這些,康熙也自是早就知曉的,這也是他對羅布藏喇什和伊德日兩人此次差事最滿意的地方。




這些年康熙也很是糾結,堅持以農為本,放在蒙古那邊大片肥沃閒置的土地不開墾,著實浪費土地了。




然而事實卻是,從大清入關後便有一直鼓勵蒙古各部墾荒的事,而這些年來也確實出現了不少問題,農牧矛盾就先暫且不說了,因不合理的開墾,造成不少不少原本水草肥美的草地成了不毛之地,又無法農耕,也無法再放牧,才真真是丟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