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34418841 作品

第73章 要想富先掃盲

 五子者,有旬楊,文中子,及老莊。 

 指的是荀子、揚雄、文中子、老子和莊子,哪個老百姓認識他們? 

 不背還不行,聽世子爺朱雄英說,以後朝廷發福利要考,不會背的沒有。 

 衛所文書官那裡耕牛發了,種子發了,鐵犁也發了,現在發鹽,誰知道以後發什麼? 

 萬一將來發女人,你說因為不認識三字經,到時候虧不虧? 

 這種刺激性硬消費,朱雄英一直在做。 

 比如上午發個指甲刀,下午發個剪刀,又或者明天準備一個碗。 

 反正大力出奇跡,只要有煤,無物不可燒。 

 打造廣州出海口,不是說說而已。 

 鄧俞和湯和不知道,光急著趕路了,方孝孺那是門清,一路上所見所聞早就顛覆了認知。 

 這個廣州府布政司不好當。 

 朱雄英給方孝孺佈置三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找種田經驗豐富的老農,種植能手成立農業學校,編成通俗易懂的教材,下放鄉里。 

 方孝孺想想都頭大,這事不是自己在做,朱皇帝也在做,拿來直接用就可以。 

 況且朱元璋對所有的科技管理的非常嚴格。 

 就說天文學,夜觀星象。 

 洪武4年,成立欽天監,搜盡天下關於天文學書,蒐羅天下天文學人才,全部塞進欽天監。 

 欽天監子承父業,禁止後代去其他部門為官。 

 這就是壟斷。 

 農學書籍沒有管理,但是搞農業的專家都在朝廷。 

 自己想出一版農學書,那是要向朝廷報備的。 

 即使朱雄英弄的啟蒙讀物,裡面的內容,也是不敢超出這個時代的。 

 一群專家在朝廷,朝廷是什麼? 

 大染缸。 

 他們經營的不是水稻,是人情世故,研究的是人類交互關係。 

 朱雄英想搞,自己雖然是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可是自己也不會種地。 

 要不怎麼會有袁老? 

 朱雄英也想要,但是像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前五千年不會有,後五千年也不會再有了。 

 朱雄英翻白眼:“方孝孺,你種過地嗎?” 

 方孝孺搖搖頭,自己光讀書了,哪裡種過地?見過種地算不? 

 朱雄英讓熊大把廣州府後花園給清理出一畝地,讓方孝孺種地,這是方孝孺乾的第二件事。 

 第三個任務就是養殖,用種的一畝地養十隻雞,十隻鴨,養一頭豬,不能餓死,不能用自己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