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必填 作品

第18章 歲賜

 “那睦王那裡如何交代?”孫世民凝神看著劉喜問道,他當然想少給點啦。 

 “這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朝廷對外宣佈今年的稅賦實際為二千零四十萬兩,二成的確是五百零八萬兩。二是對睦王交代朝廷的難處,讓他少收點,與國共克時艱,而五百零二萬兩,乃成武元年陛下賞賜給他的數額,當時因為天下初定,乃是睦王拿的最低年份。我們這次給他這個歲賜,也是比最低年份要高了,同樣體現了陛下對他旱澇保收的承諾。”劉喜躬身道。 

 孫世民沉吟道“若按第一種方法,若被睦王發現我們少報了稅賦總額咋辦?” 

 “臣很早已經知道這個今年稅賦的敏感,因此採用了特殊的方式,就是讓左右侍郎及員外郎各統計一塊,而且命令他們不許互相打聽其他人的部分。同樣,他們在分配給各吏員實際統計時也採用了這種模式。因此真正的稅賦數據只有陛下和老臣知道。陛下不說,臣不說,睦王如何得知。即使退一萬步而言,要是睦王最終發現數據不對責難時,那麼老臣已是花甲之年,老眼昏花,一時看漏了,那也是正常的。他睦王有什麼意見衝著老臣來便是。大不了,臣願意引咎辭職,告老還鄉”劉喜說著說著,不知不覺抬起了頭,看著皇帝的雙眼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泛著晶瑩的淚光。 

 孫世民看著這個滿頭白髮的臣子,古井無波的平靜臉色也泛起一絲的漣漪。劉喜這個人其實能力並不出色,左右侍郎都比他更強。但是這個劉喜有一點是別人比不了的,就是忠心,凡事都以他老孫為重,根本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所以孫世民把國家管家之職交給他,很放心。 

 “愛卿乃朝廷的肱股棟樑,何來告老還鄉之說。朕跟你說,只要朕還在位一天,你就是朕最信任的戶部尚書。”一向很平靜的孫世民這時也難免激情地道。 

 劉喜聽到這句話,眼中的淚水不由得溢出眼眶,不容易,誠如孫世民那樣的皇帝能說出如此推心置腹的話,真的不容易。因此劉喜顫顫巍巍地道“臣得蒙皇恩,必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孫世民點點頭,閉上了眼睛,平復著心情。 

 “國庫尚餘多少庫存”孫世民緩緩睜開眼問道。 

 “隨著各地稅賦的繳納,國庫目前尚餘一千一百三十二萬兩”劉喜如數家珍地道。 

 聽到劉喜如此說,孫世民用力地點點頭,好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似的。沉聲道“那麼就按朕承諾的那樣,今年的歲賜給睦王八百萬兩” 

 “啊?八百萬兩?”劉喜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就給他八百萬兩。另外,給睦王一個說明,說今年的確稅賦減少,但朝廷近年結餘甚多,感念睦王為國做的貢獻。所以賞他一個整數。”孫世民眼中泛著神采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按照以往,每年正月都是朝廷花大錢的時刻,至少要五百萬兩。若給睦王八百萬兩,朝廷很有可能因錢糧問題而不能維持經營的”劉喜的頭搖的如撥浪鼓,頓了一下,繼續道“臣寧願陛下給七百一十六萬兩,也不能多給八十多萬兩,我們沒有必要……”說到這裡,劉喜自覺失言,馬上閉嘴。 

 “愛卿應該是想說沒有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對吧?”孫世民笑問道。 

 劉喜咬咬牙,好像豁出去似的,用力點點頭。 

 “愛卿莫要多慮,開春支出部分若有缺口,可從內庫中填補。”孫世民笑著安慰道,看劉喜還想說什麼,用手打住道“朕意已決,愛卿照辦吧” 

 劉喜無奈,但他知道皇帝的高瞻遠矚,並非自己能比,只能躬身告退。 

 看著劉喜退去的身影,孫世民苦笑搖搖頭“劉喜忠心足夠,但是大局觀並不強。他提出的兩個少給睦王雖賜的方案都是行不通的。首先是即使劉喜的保密工作做的再好,但是盤點全國的稅賦經歷的人手太多,睦王想知道還是有辦法的;而且一旦讓朝中其他大員知道國庫今年只有兩千多萬兩,那麼引起的禍事就大了;而告訴睦王難處,讓對方體諒朝廷,那更加不行。你虛弱時,告訴親人,他們會體諒你,幫你;但是若你把自己虛弱的事情告訴一個心懷叵測的人,那麼他會不會做出趁你病要你命的事情呢。”基於這些理由,最終皇帝不僅僅沒有減少睦王的歲賜,甚至還多給了,告訴對方今年雖然收成不好,但是自己的國庫充盈,讓對方保持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