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軍事改制

 啊! 

 張維賢辭官? 

 聞言,李國普,劉鴻訓,孫承宗等有點驚訝。 

 張維賢乃國公,三朝元老,好端端為何莫名其妙辭官? 

 不過,依照皇帝緊急召見文武官吏進宮,張維賢為何辭官不重要,重要是恢復五軍都督府,更確切說是恢復武將掌兵。 

 最簡單模式莫過於另選賢才,接任大將軍,總兵大將軍府。 

 然而,皇帝的意思分明不打算這麼做。 

 百官沉默中,武舉出身的楊肇基率先出列,恭敬說:“陛下,靖難之後,諸藩衛兵名存實亡,土木堡之役京軍損失慘重,兩者導致太祖朝都司衛所,武將領兵體系瓦解,漸漸為鎮戍體系所取代。 

 五軍都督府淪為勳貴養老機構,大將軍府亦是臨時機構,臣斗膽建議,與其強行恢復殘缺的機構不如另起爐灶,新建機構,一步到位完成軍改。 

 事成,朝廷發號施令, 使臂使指,邊軍因地制宜,排兵佈陣亦會靈活許多。” 

 見狀,兵部尚書朱童蒙緊隨其後說:“陛下,當前朝廷武官系統分為五軍都督府及都司衛所相關的武職官系統,和鎮戍營兵制的武職官系統,兩套系統兼容,並行,卻導致武職混亂,互不隸屬,因非相同體系難以指揮,結果是小戰不出錯,大戰全是錯。 

 數月前,陛下劃分戰區想法和五軍都督府有異曲同工之妙,臣建議按照這個路子走。” 

 梅之煥亦出聲說:“陛下,太祖,成祖年間,都司衛所軍出戰完全能勝任野戰任務,今都司衛所崩壞,衛軍難以為繼,更沒法扛起大旗,儼然淪為負責地方治安和預備役,作戰主力通常要募兵和將領家將家丁。 

 當下各地隱約出現藩鎮苗頭,任其發展,即使滅掉建奴,朝廷亦養虎為患。臣建議,該擺脫衛所制擺脫寓兵於農,兵農合一的思想,世兵制內,刻意強化衛軍戰力,減少乃至廢除屯田。” 

 這時,執兵權的孫承宗斬釘截鐵說:“陛下,楊都督言之有理,鎮戍體系追求大小相制、犬牙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