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國計民生

 劉鴻訓,蘇茂相,王徵不知未來席捲各省的災情。 

 朱由校作為穿越者,非常清楚未來數十年的災情。 

 今年,單純是陝北大旱。 

 過兩年,旱災擴大陝西全境和河南,又很快蔓延的北直隸,河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各地。 

 其後,旱情迅速擴大到全北方和南方部分區域,持續時間賊長。 

 所以,必須開荒,興修水利,推廣玉米,土地,紅薯,高粱,南瓜等高產作物,選拔優良品種耕種。 

 屯糧,屯糧是朝廷來年重要任務。 

 否則,即使滅掉建奴,蕩平蒙古,平息奢安之亂,因災情蔓延爆發此起彼伏的起義,依然夠朝廷喝一壺,甚至重蹈亡國覆轍。 

 “劉鴻訓,回京派吏部官吏調查清楚天津出現荒田的原因。” 

 以前視察從百姓口中得知,出現荒田是賦稅沉重,百姓負擔不起,爭相逃荒,今朝廷攤丁入畝,未來免稅一年,依然鮮有百姓收拾田地,大災之年馬上到來,不能這麼浪費土地啊。 

 劉鴻訓不做猶豫,斬釘截鐵彙報:“稟陛下,無需詳查,天津附近的良田,荒地,許多是壽寧大長公主家的,昔年,徐光啟欲購買良田,在天津推廣南方水稻,都因此受到阻礙。” 

 臥槽。 

 大長公主家的。 

 朱由校忍不住爆粗口。 

 本以為陝西,山東牽扯到皇家,單單視察個天津,還能遇到皇家霸佔田地。 

 他親赴天津視察,即計劃明年開春,大力推廣徐光啟種植的水稻。 

 皇族佔地,絕對不行。 

 頓了頓,朱由校語氣沉重的說:“改日,朕親自找姑姑談談。” 

 當前,他視察重點在長蘆鹽場。 

 長蘆,因海而生,因鹽而興,因河而盛。 

 兩淮、兩浙、長蘆、山東、福建、河東盛產食鹽,朝廷各設都轉運鹽使司,長蘆鹽場是朝廷北方重要的海鹽產地。 

 朝廷整飭各省吏治時,即廢除各種禁錮百姓身份的限制,產鹽的灶戶恢復自由身,將鹽業經營模式由開中法改變為官商合營的代理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