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士紳特權

 皇極殿。 

 文武百官,商賈察覺皇帝渾身肅殺之氣。 

 頃刻,頓感大事不妙。 

 朱由校冷酷的眼眸掃過殿內官吏商賈,從龍椅徐徐起身走到玉階前,聲振屋瓦說:“這陣子,朕花費將近一個月時間,走訪北直隸府州縣,各府各州各縣鄉村的見聞讓朕大開眼界。” 

 “以前,朝廷多數百官聲稱地方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有部分官吏冒著被貶嫡風險,上奏彙報地方困境,百姓難處,即有官吏彈劾稱對方危言聳聽,甚至拉攏黨羽群起而攻之。” 

 “當初,朕以為朝廷黨爭,百官藉機互相傾軋,孰料朕親身實際去調查,赫然發現地方官員,胥吏更腐敗,更貪婪,無端加派私稅事小,簡直不給百姓活路,各地官府,鄉紳,無償使喚百姓做工,導致鄉村欠缺勞動力,進而引發糧價飛漲,又遇朝廷催收,百姓困頓,食不果腹。何止活不下去,儼然是白骨蔽於野。” 

 “一路上,朕時常在想為何北直隸靠近京師,百姓淪落到目前的地步,思前想後,說皇帝不作為,朝廷仍有內閣支撐。” 

 “朕思前想後,總結出兩條緣由,法令不完善,監察缺失,導致地方官紳,勳貴,視法律為無物。更關鍵,昔年太祖因時制定的政策,經過兩百年的變化,早已跟不上時代發展,某些惠民政策成為官吏吸食百姓的輔助器。” 

 “昔年,大明初立,滿目瘡痍,百姓要休養生息,太祖為恢復生產,使百姓居有所常,動有所歸,勞作有所得,生養有所處,更改歷朝歷代對待商賈徵收重稅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對商賈徵收極低賦稅,甚至對部分民生休慼相關的產業實施免稅政策。” 

 “朝廷鼓勵農桑,輕視商業,試圖在國家層面引導百姓全力耕作,孰料太祖未能達成宏願,卻有意外收穫。” 

 “過寬的營商環境和優惠的商業政策,導致從事商業的販夫走卒越來越多,短短數十載,改變大明初年民生凋敝、百業待興、百廢待舉的荒涼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