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無利不起早

 是日。 

 朱由校兵改結束。 

 尚未離去時,戶部尚書蘇茂相,侍郎郭允厚,乘著車駕急不可耐前來軍營求見。 

 事情緊急,不容他們不著急。 

 早前,皇帝通過陝西商幫向各地商幫釋放出海量信息。 

 每道消息都如深水炸彈,足以改變大明商業政策,商業格局,所以在商賈間掀起驚濤駭浪。 

 月餘間,皇帝在北直隸各地微服私訪,各地商幫陸續進京,或私下攜厚禮拜訪,或光明正大前去戶部拜訪,快把戶部官署和戶部官吏家的門檻踏平。 

 除自發向皇帝獻上銀兩,言談舉止之間,明裡暗裡打聽朝廷財政政策,詢問對商賈態度。 

 無它。 

 皇帝給陝西商幫的太多。 

 特別是朝廷為迅速換回軍馬,聚集於陝西,山西,四川三省積攢的官鹽,統統交給陝西商幫,命其運去邊塞貿易。 

 這陣子,運城,花馬池,自貢三地首批約上千萬斤食鹽,陸陸續續交付陝西商幫經營,首筆買賣,總價值近十萬兩銀,利潤空間大的驚人。 

 這還單純是一筆生意。 

 塞外部落缺鹽,千萬斤食鹽砸下去,在廣袤西部分佈的部落內甚至都掀不起浪花。 

 現在朝廷持續收鹽,源源不斷運往西北貿易。 

 依照陝西商幫內商賈的說法,從運城,花馬池,自貢以五到七文錢一斤鹽的價格拿鹽,長途跋涉運往邊關互市的地方,鹽價少說飆升到四五十文,甚至八九十文。 

 若率領商隊深入草原,或跋山涉水去西域,鹽價超過上百文,甚至於更高。 

 拋去成本,除去路費。 

 從自貢向西域販鹽,即使路途遙遠,商賈依然有十到二十倍利潤。 

 現在,這麼大的生意,全歸朝廷和陝西商幫。 

 其他商幫說不眼饞是假的。 

 何況,朝廷和陝西商幫在陝西各府合作修建紡紗廠,紡織廠,製衣廠,染料廠,規模之大,數量之多,讓所有商幫瞠目結舌。 

 這陣子,朝廷派遣好些精通染布的匠人赴陝,陝西商幫聯合出資,高價在東南挖掘染布技藝精湛的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