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封賞爵位

 是日。 

 京城官場。 

 最驚天動地的消息,非皇帝決定更換數省巡撫。 

 消息核心的核心是高薪養廉,嚴酷律令。 

 朝廷苦百官久矣。 

 大明建國,官吏俸祿歷朝歷代最低,兩百餘年來,歷任皇帝未嘗關心過百官俸祿,皇帝突然提出高薪養廉,焉能不讓百官震撼。 

 關鍵皇帝龍體安康以來,是實打實的行動派。 

 提出的建議,政策,通常從急從快落實。 

 所以高薪養廉何止未來可期,簡直近在咫尺。 

 大朝日。 

 以往百官上朝如上墳,經常哭喪著臉,生怕皇帝不高興,當朝拿百官開刀。 

 今日,百官熱情洋溢,內心滿是憧憬紛紛興高上朝。 

 皇極殿。 

 百官三五聚集討論。 

 朱由校沒有讓他們久等,一副唯我獨尊的氣勢,邁著四方步昂首挺胸出現。 

 端坐龍椅,受百官行禮。 

 今日朝會,並無緊急要務,純屬例行公事。 

 他希望快速總結近期的軍政,對有功之臣封賞爵位,即領錦衣衛出宮微服私訪。 

 百官執笏行大禮,首輔李國普出列,總結幾日間的軍政,從宗藩考核到衛所量地計丁,從收拾勳貴到整頓京營,從重商主義到戶部內帑和陝西商幫的合作。 

 該說的,李國普詳實道出,不該說的,他隻字不提。 

 告知百官,近期皇帝,內閣,六部的作為,朝廷未來目標是什麼。 

 朝堂內,儘管百官陸續收到部分消息,但李國普所提內容,遠遠比他們瞭解的更多,衛所軍屯內量地計丁,推行商業重商主義,遠遠超出百官預料。 

 皇帝放開對商賈的限制,各家子弟有機會通過科舉入朝為官,更打破以往祖制。 

 不論量地計丁,解禁對商賈限制,統統傷害官紳利益。 

 特別是量地計丁,張居正改革末期,在全國範圍統計田畝,計劃實行量地計丁。 

 突然去世,導致事情擱淺。 

 今皇帝舊事重提,影響遠比張居正改革更大。 

 一來皇帝權力比張居正更大,二來皇帝更換內閣,六部,三司,這些要職要麼是皇帝親信,要麼是能臣幹吏,基本都支持皇帝大政方針。 

 同時,皇帝還有張居正不曾有的優勢,即皇帝在全國佔有海量皇莊,倘若在皇莊同時實施量地計丁,連同衛所的軍屯,這些田地超過全國總田地兩成。 

 若涵蓋宗藩控制的良田統統試試量地計丁齊,不光數量龐大,還分佈廣泛,一旦百姓爭相傳頌,將為在全國範圍內施行打下良好的輿論基礎,朝廷決定改變徵稅模式時,幾乎是順水推舟,毫無阻力。 

 少頃,禮部尚書錢龍錫率執笏出列,進言說:“陛下,量地計丁,解禁對商賈限制,兩者背離祖制,冒然在大規模實施恐引起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