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建設生祠

 明朝官吏俸祿之低,耗子見了都搖頭。 

 朱由校依稀記的英宗時,御史劉準身為七品官吏,每月實發祿米一石五斗,難以養活家人,去世後還有向同僚借的三十石米的債務沒法償還。 

 憲宗,孝宗時,張昺官至正四品按察司副使,因病辭官生活無著,經常斷炊,死後沒錢買棺材,依靠旁人幫助得以埋葬。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在右都御史任上去世,死後清點財產,俸金九兩,葛布一端,僅衣數件而已。 

 朝廷官吏生活艱難,監察官吏保持正直操守需要堅強的意志。 

 這分明是道德綁架。 

 故而,他派遣內閣,三司赴陝辦案,有意讓利提高官吏做事積極性。 

 也是他給清理京營的官員賞賜御膳,提高小吏生活標準的緣由。 

 大明百姓苦。 

 大明堅持操守,兩袖清風的官吏同樣苦。 

 唯獨官官相護,官商勾結,自甘墮落的官吏,將官富的流油。 

 朱由校斬釘截鐵說:“諸卿所言,朕謹記,抄家讓利非常長久之計,然則為鼓勵三司辦案,保證官吏辦案無後顧之憂,未來數載仍然繼續推行。低薪養廉,不如去寺廟許願,不現實,讓貪汙腐敗更猖獗,唯有高薪養廉配合連嚴酷律法,才是保持官場清明,官吏廉潔的良策,官吏生活困難,焉能安心為國效忠。” 

 啊... 

 這... 

 高薪養廉,嚴酷律令。 

 李邦華,李春燁,薛國觀,謝學龍等驚愕,激動,快哭死了。 

 以前皇帝違背祖制,他們擔心皇帝像脫韁之馬,沒有任何顧忌,任由自己性子來。 

 今日,他們要說違背的好,可惜時間稍晚。 

 朝廷保持操守的官吏不少,一心為國者亦不少,怎奈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讓官吏常年保持清貧生活,乃至於維持餵飽的生活,這無疑是苦行僧式的要求。 

 你我皆凡人,誰還沒點對美好生活追求。 

 現在皇帝體諒百官不宜,縱使後面還有句嚴酷律令,依然讓人覺得未來可期。 

 李春華理解皇帝的善意,好心提醒說:“陛下,不改變單純依靠土地稅和商稅,讓部分財權落入官吏手裡,任由他們徵稅來牟取私利的方式,單純靠抄家難以施行高薪養廉。” 

 高薪養廉對象非單純的三司,而是大明官員,還包括部分小吏,將是數萬人規模。 

 房可壯亦出聲,言語更直白:“陛下,單純抄家,不利國、不利民、不利商,臣建議改變朝廷財政起運和存留的分配方式,各省賦稅統統收歸戶部,讓戶部統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