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以鹽換馬

 “陛下。” 

 “榆林,延安偏安一隅,道路不便,商業凋零,人口分散,設廠恐難盈利。” 

 申家代表面容複雜,小心翼翼的說,生怕引起皇帝不快。 

 臨潼張家代表鼓起勇氣,娓娓道來說:“陛下,小人私以為,若在榆林延安建廠,適量壓縮規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計入製出,商人逐利,無關高尚,本業如此。 

 朱由校安閒自在,笑意盎然說:“朝廷和諸位合作,以牟利為前提,榆林,延安交通不便,百姓分散,利潤稀薄。 

 若朝廷投放比市面紡織機速度快二十倍的紡織機,比尋常織布機快兩三倍的織布機,諸位還擔心沒有利潤嗎?” 

 當初,太監在木工房按照他的要求初步製出紡織機,已經超過市面的七八倍,經過不間斷的改良,紡織機梭子從最初的八個陸續增加到五十八,紡織速度快超過市面的紡紗機五十倍。 

 若非初次合租,擔心商賈的保密性,他毫不猶豫投放最新型紡紗機。 

 徐光啟,王徵製作的織布機,效率亦超過市面的織布機兩三倍。 

 害怕不賺錢? 

 杞人憂天了。 

 啊? 

 這...? 

 世上有這麼離譜的紡紗機,織布機嗎? 

 商賈不信,百官亦不信,各自竊竊私語。 

 奇物問世,既能橫掃各省紡織業,織布業。也能讓大明紡紗業,織布業發生改天換地的變化,促成商業大爆發。 

 討論片刻,商賈得出結論,相較官商合作,技術的飛速更關鍵。 

 有商賈代表詢問:“陛下,世間真有這等奇物嗎?” 

 亦有代表難掩面色激動,興奮的說:“陛下,有此奇物,莫說作坊放置於榆林,延安,放置於極北深山老林都能賺錢。” 

 相同時間內,普通紡紗機生產一件,奇物生產二十件,效率足足提高二十倍,豈能不彌補運輸的耗費。 

 暴利,絕對有暴利。 

 榆林衛,延安府遠離江南,卻能去九邊,去北方蒙古部落,甚至於更北的羅剎國,更西葉爾羌汗國,幸好陝西商幫有這條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