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密摺制度

 朱由校對錢龍錫失望透頂。 

 黨爭。 

 黨爭。 

 建奴打到家門口,還天天搞黨爭。 

 堂堂禮部尚書,分不清孰輕孰重。 

 此時,首輔李國普挺身而出打圓場,經過整治秦藩事宜,他深深清楚皇帝整頓時弊的決心。 

 朝廷不能亂,君臣不能離心。 

 “陛下,魏忠賢固然該殺,卻保證遼東軍餉,徹查李三才亦非上上策,不利於朝廷名聲。” 

 次輔徐光啟首次表態道:“陛下,臣支持正本清源,朝廷不宜再起黨爭。” 

 孫承宗亦出列道:“陛下言之有理,朝廷重點必須轉移到吏治,軍事,經濟。” 

 三位老成謀國的重臣勸說,錢龍錫借坡下驢說:“陛下,當務之急該內閣六部運行起來,魏忠賢罪行秋後算賬。” 

 錢龍錫服軟。 

 錢謙益和督察院御史,六科官吏閉嘴。 

 他們頭鐵。 

 視死如歸博美名。 

 不代表不怕揹負汙名。 

 “哼。” 

 朱由校鄙視錢龍錫,魏忠賢等。 

 我褲子都脫了,你現在說不行,憑什麼。 

 既然你們喜歡黨爭,都聲稱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 

 今個反其道而行之,給你們定規矩,設律令,破壞黨爭根基。 

 “錢龍錫,魏忠賢所言是否屬實,百官心裡有桿秤,百姓心裡也有桿秤。” 

 “即日起,朝廷三品以下文官舉薦進士,舉人,誰推薦,誰負責。” 

 “被舉薦者任上貪墨,先抄舉薦者家產。” 

 言出,百官騷動。 

 此舉赫然阻止同鄉官吏包庇,結黨。 

 閹黨騷亂,清楚皇帝不喜黨爭,統統選擇閉嘴,不想皇帝觸黴頭。 

 東林黨不明就裡,議論紛紛,不滿意者躍躍欲試。 

 錢謙益冒著殺頭危險爭辯:“陛下,進士,舉人前往地方任職,由同鄉京官出具印結乃我朝約定成俗。” 

 “另外仁宗讓楊相公草擬文件,凡對官員貶謫、抄家、死刑,執法部門必須上報,多次上報不獲準,則不能執行。” 

 “各執法官署一律不得執行鞭打的刑罰,不得用宮刑讓人絕後。” 

 “除謀反者外,一律不再牽連家人,另外凡舉報誹謗一律不再立案。” 

 “陛下冒然打破規矩,必讓朝野大亂,對貪汙夷三族,更非仁君所為,恐為招來千古罵名。”